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3月~2008年2月行冠脉造影的相关资料齐全的患者114例。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同时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再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单支血管局限性狭窄≤50%;中度病变组29例:单支或两支血管管状狭窄病变,任一支狭窄在50%~75%;重度病变组47例:单支血管狭窄程度≥75%,或三支弥漫性病变。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P<0.01)。②冠心病患者中AMI组及UAP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尤以AMI组明显(P<0.05),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冠心病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脉血管重度病变组的含量明显高于中、轻度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在各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和缬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球囊损伤手术给予正常饮食,余2组每只大鼠给予30万u/kg体重维生素D3右下肢肌肉注射后用球囊行动脉拉伤,在基础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粉剂(1.25×106u/kg饲料)、3%猪油等饲养。缬沙坦组同时给予缬沙坦30 mg/kg体重,1次/d灌胃。喂养9周后空腹24h抽血并处死,检测血脂水平,自主动脉弓下约1 cm处留取动脉组织1 cm用4%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中AT1R和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动脉硬化组均形成了典型的粥样斑块;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法表明:动脉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缬沙坦组比较,AT1R和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缬沙坦组MCP-1蛋白表达亦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而AT1R的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缬沙坦通过拮抗AT1R从而抑制了MCP-1表达起到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检测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在大鼠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中的表达,探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7只,一次性静脉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9mg/100g体重,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次,动态观察尿蛋白定量变化。第20周末宰杀,检测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肾脏制备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大鼠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EDI阳性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计数ED1阳性细胞数,分析其与尿蛋白程度及F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SGS模型组大鼠用药后尿蛋白定量显著增高,血总胆固醇显著增高。肾脏病理示部分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或全球性硬化,细胞外基质节段性增多。在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ED1阳性细胞较正常大鼠肾组织显著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FN的表达较正常大鼠肾组织明显增多(P〈0.05)。ED1阳性细胞数与FN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876,P〈0.01)。ED1阳性细胞数与尿蛋白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51,P〈0.01)。结论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以加重细胞外基质沉积,加重肾小球硬化,提示炎症反应在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红细胞数量升高,全血容量绝对增多,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由于血容量增多,血液黏度增加,可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甚至血栓形成和梗死。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59岁,未婚.2003年6月以"左侧乳头外下方肿块2年,破溃2月"收入院.病程中未作特殊处理,在当地卫生院曾以"胸部炎性肿块"对症治疗,局部涂沫抗生素药膏,效果不佳.追问病史,患者妹妹3年前曾患有乳腺癌.查体:左乳外下象限可见一2cm×2cm的肿物,无红肿,表面有0.5cm×0.3cm的破溃口,并涂抹有药膏,有轻微异味.肿物质硬,轻度压痛,与皮肤粘连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