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91.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 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检测63例胶质瘤组织中MMP-9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①MMP-9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为76.19%,MMP-9蛋白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胶质瘤组织的胞浆及细胞间质;低分化瘤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87.87%)显著高于高分化(63.33%)(P=0.037)。②VEGF蛋白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为74.76%,VEGF蛋白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胶质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低分化者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90.90%)显著高于低分化者(56.67%)(P=0.003)。③MMP-9及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9及VEGF蛋白可作为揭示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并在胶质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环锯切骨融合距舟关节治疗距舟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对邻近关节的影响。
方法 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对应用环锯切骨融合距舟关节治疗距舟关节疼痛的24例资料完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11例;年龄37~72岁,平均45岁;创伤后距舟关节炎15例,风湿性关节炎6例,退变性关节炎3例。应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Graves评分对患足功能、疼痛及对周围关节的影响进行评价。
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20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部刀口皮肤边缘坏死,经换药延迟拆线3周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5分,术后优良率为87.5%;VAS疼痛评分从术前8.1分下降至术后2.4分。患者主观在疼痛感受、外观变化、行走距离、穿鞋体验方面均有改善。23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23例完全融合(成功率95.8%),1例未融合患者使用大一号环锯经取髂骨骨柱回植融合。Graves评分显示1度改变8例,2度改变1例。
结论 环锯切骨融合距舟关节创伤小、融合效果满意,对治疗单纯性距舟关节疼痛性病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烧伤切痂植皮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Ⅱ度~Ⅲ度烧伤切痂植皮面积(10±3)%的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和安慰贴剂组(B组)各40例。A组病人术前2h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B组病人术前2h予贴1片邦迪创可贴作安慰剂,不用预防性镇痛药,仅在术后出现疼痛时再予处理。[结果]手术后2h、4h、8h、16h、24h、48h、72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显著低于B组(P<0.01);术毕、术后第1天血糖值A组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头晕、便秘、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及呼吸困难。[结论]25μg/h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烧伤切痂植皮术后能达到有效镇痛。  相似文献   
94.
目的总结计算机数字化成型个体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外伤性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3例外伤性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型技术个体化塑形钛网修复体进行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切口感染,手术并发症少,修补术后头颅外形基本对称,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容貌。结论计算机数字化成型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外伤性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修补后头颅外形对称美观,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夏桑菊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夏桑菊颗粒中的迷迭香酸和蒙花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迷迭香酸和蒙花苷分别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329 nm,流动相分别为20%乙腈-80%水(含1.0%醋酸)和25%乙腈-75%水(0.5%磷酸)等度洗脱.结果 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元干扰;定量测定中迷选香酸进样在0.22 ~8.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8%,RSD为1.75%.蒙花苷在0.101~2.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2.01%,RSD为0.48%.结论 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夏枯草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夏枯草及夏枯草不同部位中的异迷迭香酸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进行含量测定,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流动相16%乙腈-84%水(含1.0%醋酸)等度洗脱。结果:异迷迭香酸苷斑点清晰,且仅存在药用部位果穗中,无干扰;异迷迭香酸苷进样在0.032 667~0.653 34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8%,RSD 0.25%,异迷迭香酸苷在夏枯草中的含量>0.1‰。结论:所选指标为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中的特征成分,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7.
广东省徐闻县2002年疟疾基线调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徐闻县目前疟疾防治工作状况,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徐闻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镇9个管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问卷调查;对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检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21543人,发现2002年有疟史22人(其中恶性疟5人),发病率为1.81/万;三个镇同期报告疟疾疫情为0,漏报率为100%。三个镇共问卷中小学生928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67人,知晓率7.22%;村民走访4540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231人,知晓率5.13%。结论:徐闻县各镇普遍存在疟疾疫情漏报,村民和学生疟防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各卫生院缺乏镜检器材和检验员镜检技术差。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 了解河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抗-HCV ELISA双试剂均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样本,经HCV RNA定量检测,HCV RNA定量结果>1×103 IU/mL的样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抗-HCV 双试剂阳性样本中,123例病毒载量大于1×103 IU/mL,108例获得基因分型结果。HCV基因分型为:6a(45例,41.67%)、3型(27例,25.00%)、1b (12例,11.11%)、1a (12例,11.11%)、1a+1b (6例,5.56%)和3型+6a(6例,5.56%)。HCV各基因型无偿献血者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无偿献血者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间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的基因型(亚型)包括1a、1b、3型和6a,其中6a亚型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第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