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感染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在发病不同阶段的MRI征象表现以及成像机理。方法 27例经病灶穿刺活检、细菌培养,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采用PHILIPS 3.0T磁共振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随访12个月,分析早期、中期、后期、恢复期的MRI表现。结果 早期,相邻椎体上下缘呈条状或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体上下缘呈锯齿样、虫蚀样破坏,脊柱生理曲度变直。中期,病灶所累及椎体呈片状或全椎体弥漫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有脓肿形成,但量不多,增强扫描,病灶为均匀强化,脓肿壁厚而粗糙。后期,病灶及脓肿范围逐渐减小,T2WI信号强度逐渐降低,脊柱生理曲度逐渐恢复。恢复期,病灶范围进一步减少,T2WI信号降低或恢复正常,残留不同程度椎体形态改变、椎间隙狭窄,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正常。结论 MRI是早期诊断和随访化脓性脊柱炎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阶段的MRI征象,可观察病情的进展、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评估与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的3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9)和对照组(n=16)。研究组将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重建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三维数据测量及模拟手术后再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功能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19、15/16和(15.6±1.5)周、(16.9±1.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腕关节功能障碍,无感染或需再次手术调整内固定的病例。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模拟手术过程,预制手术方案;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暴露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适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相似文献   
83.
[摘要]:目的 评价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一枚螺钉、两枚螺钉或加1/3管型钢板固定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优劣,为临床选择有效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6具新鲜成人下肢尸体标本,制成正常组、损伤组、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后分别用1枚螺钉固定(A1)、2枚螺钉固定(B1)、2枚螺钉加1/3管型钢板固定(C1)等三种固定方式,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模拟足运动中立位,跖屈位(30°)、背屈位(20°)、旋后外旋位等4种运动工况,测量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果 ①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在4种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发生异常变化,内外踝应力强度分别下降21%,39%,前后踝穴处,应力强度分别下降29%和35%;EF,GF分别减小27%,28%,与正常标本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②下胫腓联合复位后,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够使踝关节恢复到正常稳定状态,踝关节的应力强度均超过正常组,其中A1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A1/N,t=1.615,P >0.05),而B1与C1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B1/N,C1/N,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踝关节的轴向刚度、踝关节水平剪切刚度三组均超过正常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A1/N,B1/N,C1/N,P<0.05),B1与A1相比,EF,GF平均增加14%和15%,B1与C1相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1.794,P>0.05)。结论 一枚螺钉三皮质固定(A1组)的力学性能更接近正常组,而后两种固定则更为坚强。但坚强的固定会使踝关节对关节活动的顺应性下降,而使螺钉所受的应力增加,易产生螺钉的松动或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84.
医院医疗用水关乎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后勤保障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分质供水模式因其在经济效益和规范管理方面的优势,正在快速替代原有的科室独立供水模式。作者结合某大型三甲医院医疗纯水系统改造实例,对医用集中供水系统安全管理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并就该模式应用前景展开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5.
<正>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病情多在夜间加重且呈进行性发展[1-2]。肩周炎具有一定自限性,部分患者由于制动不全等原因疼痛及局部活动受限逐步加重,西医治疗急性期肩周炎除了休息、减少肩部肌肉负担外,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用于肩周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9~2021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艾灸盒组、红外线照射组各30例。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接受肩关节隔物灸袖带治疗、艾灸盒组患者接受艾灸盒治疗、红外线照射组患者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对比三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疼痛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疗效分级、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该时间点的VAS及CMS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的VAS评分值低于其余两组、CMS评分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不同维度评分值分别高于治疗前;肩关节隔物灸袖带组患者该时间点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评分值分别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隔物灸袖带可有效提升肩周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优化其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前瞻性分为两组治疗,经皮加压钢板组(PCCP组)42例,动力髋螺钉组(DHS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及末次Harris评分。结果:PCCP组4例失访,38例平均随访(12.1±3.3)个月;DHS组3例失访,30例平均随访(13.4±3.6)个月,PCCP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末次Harris评分显著优于DHS组(P<0.05)。结论:相对于DHS而言,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软组织剥离少、出血少、患者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