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病,因其发病率低,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几十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从未中断。文章对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并发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33例前交通动脉瘤并发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单纯动脉瘤夹闭7例,单纯血管内栓塞10例,夹闭或栓塞术后联合降低颅内压手术16例,电话或门诊随访,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随访22.8个月,GOS 5分13例,GOS 4分11例,GOS 3分1例,GOS 2分3例,死亡5例.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病情复杂,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外引流等降低颅内压在外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和DSA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检查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安全性,探讨采用MDCTA观察DCVS的应用价值。方法17只日本大耳白兔枕大池注射自体动脉血诱发DCV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MDCTA和DSA检查,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DCTA检测兔基底动脉直径术前(1.55±0.14mm),术后(0.95±0.20mm),DSA检测兔基底动脉直径术前(1.61±0.19mm),术后(1.00±0.17mm),两种检测方法的测量值经统计学检验完全等效。结论MDCTA是一种可靠、快速和无创的方法,为观察兔DCVS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74.
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4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3D-CTA检查,时间分别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2D-DSA)检查,142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扫描图像后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以VR为主。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分别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对动脉瘤治疗采用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技术。结果经3D-CTA、DSA和手术或栓塞证实共发现112例130个动脉瘤,大小自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中,3D-CTA发现112例128个动脉瘤,漏诊多发动脉瘤中的2个,敏感度为98.5%,特异度94.7%,准确度97.6%,阳性预测值98.5%,阴性预测值94.7%;而DSA发现动脉瘤109例127个动脉瘤,漏诊3例3个动脉瘤,敏感度为97.7%,特异度100%,准确度98.2%,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92.3%。在3D-CTA上均可清晰或较清晰显示出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占98.4%;而DSA能清晰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仅占40.9%,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2= 5.545,P<0.05)。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优于2D-DSA。  相似文献   
75.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原发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特征性异常脑血管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因素有关,常分为成人型及儿童型。MMD具有其独特的影像及临床特点,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MMD(年龄大于18周岁)32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6.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疗效,以提高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结果表明,MRI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尽早地诊断与显微外科的治疗,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77.
丘脑脓肿很少见,国内外的报道都较少.我院自1983~1997年4月收治了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手术证实的脑脓肿病人35例,其中丘脑脓肿3例,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导致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脑组织肿胀及颅内压增高,从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CVST临床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对CVST诊断和对该病的认识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对2002年至今在我院诊断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8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检测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安全性,探讨采用CTA观察DCVS的应用价值.方法 17只大耳白兔枕大池注射自体动脉血诱发DCVS,分别在术前、术后第7天行CTA和DSA检杏;另10只组成动态CTA组:分别在注血前、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和第14天行CTA检查.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A检测兔基底动脉直径术前(1.55±0.14)mm,术后(0.95±0.20)mm,DSA检测兔基底动脉直径术前(1.61±0.19)mm,术后(1.00±0.17)mm,两种检测方法的测量值经统计学检验是完全等效的.动态CTA显示兔基底动脉住注血后第1天即出现痉挛,第4-11天血管痉挛明显加重,无明显高峰期,持续至第14天仍不能完伞缓解.结论 CTA是一种可靠、快速和无创的方法,为观察兔DCVS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80.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47例中经3D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DSA比旋转DA和2D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