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双侧脑室-囊肿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1例透明隔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11例病人均行CT引导下立体定向双侧脑室-囊肿分流术,总结该组病人的手术处理技巧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个月~2.5年,11例病人术前症状全部消失,复查头颅CT显示囊肿缩小>90%5例,缩小75%~90%4例,缩小50%~74%2例。术后颅内少量积气1例,穿刺皮质表面少量出血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结论CT引导脑立体定向下双侧脑室-囊肿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手术简单,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式。方法 分析 4 0例经改良术式行钻孔冲洗引流的老年人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 0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 ,治愈 39例 ,好转 1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少 ,其中并发颅内积气 3例 ,脑脊液漏 1例 ,癫痫、精神障碍各 1例 ,无继发颅内血肿及血肿复发。结论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改进术式术后并发症少 ,有一定的优越性 ,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3.
华支睾吸虫病并发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并胆道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华支睾吸虫病并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结果 所有病例都以胆道感染就诊,其中急性胆管炎51例(68%),急性胆囊炎24例(32%),伴有胆管结石24例(32%)。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4年,胆道感染无复发。结论 提高对华支睾吸虫病并胆道感染疾病的认识,对华支睾吸虫病反复并发胆道感染症状较重的患者,及伴有胆结石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后驱虫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红外线水平定位仪引导侧脑室额角穿刺的优点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今34例侧脑室穿刺置管病人资料,其中1组(观察组)12例病人在双红外线水平定位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另1组(对照组)22例病人根据传统徒手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对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管头位置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2例病人1次穿刺成功10例(83.3%),穿刺2次2例,对照组22例病人一次穿刺成功17例(77.3%),穿刺2次2例,穿刺2次以上2例,穿刺失败1例。术后引流管头位置:观察组12例均在侧脑室额角(100%),8例位置居中,偏深1例,偏外1例,偏深并偏外2例;对照组23例病人引流管头在同侧脑室额角12例(54.5%),其中1例偏外,进入对侧脑室2例,中央区靠边1例,脑实质内1例,三角区4例,中央区内后侧1例,三脑室1例。并发症:观察组中穿刺道出血2例(1例自己拔管导致出血),出血增加2例。对照组中穿刺道出血3例,出血增加3例,引流不通畅3例,颅内感染2例。引流时间(脑室腹腔分流术除外):观察组:2~20天,平均5.6天,≤3天3例,3~7天5例,≥7天4例。对照组:1~17天,平均6天,≤3天4例,3~7天4例,≥7天11例。疗效评价:观察组:治愈6例,好转3例,治愈好转率75%,未愈2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3例,治愈好转率59.1%,未愈7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红外线引导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脑室穿刺方法,值得推荐使用,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急诊手术及低年资神经外科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35.
林宽  谢才兰  卢家璋 《海南医学》2012,23(16):72-7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颅内血肿减轻头痛的效果。方法对39例血肿量在8~30ml,GCS评分14~15分的外伤性亚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应用颅骨钻孔颅内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术及YL-1型微创颅内碎吸引流针锥颅引流术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微创手术治疗后,次日即感觉剧烈头痛减轻,可以正常进食睡眠;无需继续服止痛药者37例,其余2例于3~7d内停用止痛药;无死亡病例。出院后患者门诊随诊复查2~3个月,基本无头痛或仅有轻微头晕。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亚急性颅内血肿能迅速有效减轻患者头痛,促进神经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脑病的关系。方法分析61例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不多,且血肿无明显扩大的患者,早期行降血压治疗,未用脱水药,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d内病情好转,意识障碍减轻者49例,病情稳定者12例,无病情恶化者。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同时伴发高血压脑病,及早和快速降低过高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总结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0年3月~2005年2月对89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用三维钛网行颅骨修补术,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5.0年,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头皮感染3例、钛网慢性切割头皮致钛网外露1例、切口愈合不良裂开2例、钛网变形中央内陷1例、三维钛网颞部边缘翘起不适2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漏1例。3例修补失败。结论用三维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既有较多的优点,也有网架细小、硬度较低、边缘锐利的缺点。注意三维钛网的特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介绍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急诊立体定向置管,择期血肿外引流治疗。方法选择血肿有扩大倾向或血肿占位明显、脑功能障碍者,入院后急诊立体定向血肿置管,在颅内压增高不能耐受和脑功能明显障碍时立即开放引流管行血肿外引流治疗;颅内压增高尚处代偿期的患者,延期行血肿外引流。结果本组45例术后按GOS分级恢复良好和轻残27例(60.0%),中残14 例(31.1%),重残1例(2.2%),死亡3例(6.7%)。术中病灶无再出血,术后出血灶少量再出血3 例。结论高血压脑深部出血急诊立体定向置管,择期血肿外引流,疗效好,术中术后出血灶再出血少。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设立ARF组与非ARF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12例患者中有56例并发ARF,APF组与非ARF组死亡率分别为33.93%、20.11%,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年龄、伤情、低血容量、高血浆渗透压,多脏器功能损害与ARF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ARF进一步增加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高龄.低GCS评分、低血容量、高血浆渗透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肺部感染是AR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