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目的探讨染色明胶海绵标记技术在脑胶质瘤立体定向等体积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立体定向技术和染色明胶海绵标记技术标定出肿瘤边界,通过等体积切除的方法切除12例脑胶质瘤,对该术式疗效、优越性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达到肿瘤影像学全切除,术后无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表现。结论染色明胶海绵标记技术成功解决了既往标记技术上的缺陷,显著提高了胶质瘤全切除率。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地保护正常脑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显著改善胶质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0年3月~2005年2月对89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用三维钛网行颅骨修补术。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5.0年。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头皮感染3例、钛网慢性切割头皮致钛网外露1例、切口愈合不良裂开2例、钛网变形中央内陷1例、三维钛网颞都边缘翘起不适2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漏1例。3例修补失败。结论用三维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既有较多的优点,也有网架细小、硬度较低、边缘锐利的缺点。注意三维钛网的特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综合征。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82/10万,其年发病率为3~5/10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临床卜治疗原发性三义神经痈的方式较多,主要有药物、封闭、射频、手术及伽玛刀等。  相似文献   
14.
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3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采用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行肾囊肿去顶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6-75岁,平均56岁。囊肿直径4-8cm,平均5.5cm。左肾24例,右肾6例,肾上极12例,肾下极10例,中部8例,结果: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0min。术后3个月-1年随访,肾囊肿消失,无复发,结论: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对病人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少,适应于有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比传统的方法更简单而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CT定位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CT定位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电生理验证后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选择性毁损治疗。结果疼痛消失18例,疼痛减轻5例,无缓解1例,总有效率95、8%(23/24)。24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2例(8、3%)复发。结论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龄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自愈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才兰 《医药世界》2006,11(3):57-5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自行愈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自愈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自愈14例。结论颅骨缺损自愈与患者年龄、时间、骨缺损大小、手术方法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延迟性脑梗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重型颅脑损伤延迟性脑梗塞,分析其病因及防治。结果本组重型颅脑损伤后延迟性脑梗塞1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3例,中残7例,恢复良好2例。结论延迟性脑梗塞以小梗塞灶和多发梗塞较多见,其发生原因与颅脑损伤早期脑梗塞有所不同,重型颅脑损伤延迟性脑梗塞致残率高,早期防治可降低其发生率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方法78例老年CSDH患者(A组)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145例老年CSDH患者(B组)行血肿中央钻孔外引流治疗,两组病例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78例,治愈76例(97.4%),好转2例(2.6%)。术后无张力性气颅发生,脑脊液漏2例(2.6%),癫痫发作3例(3.8%),精神障碍1例(1.3%);B组145例,治愈132例(91.0%),好转9例(6.2%),死亡4例(2.76%);术后发生颅内血肿6例(4.1%),血肿复发5例(3.4%),大量颅内积气并张力性气颅12例(8.3%),脑脊液漏5例(3.4%),癫痫5例(3.4%),精神障碍3例(2.1%),颅内感染1例(0.7%)。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CSDH患者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手术效果好,术后严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侧额颞部对冲伤手术方式。方法 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3年 6月采用改进的术式行双侧开颅减压手术治疗 3 2例严重双侧额颞部对冲伤的患者。结果 经改进的术式治疗 3 2例 ,存活 2 1例 ( 65 .6%) ,其中良好 (Ⅴ ) 7例 ( 3 3 .3 %) ,轻残 (Ⅳ ) 8例 ( 3 8.1%) ,重残或植物生存者 (Ⅲ Ⅱ ) 6例 ( 2 8.6%) ,死亡 (Ⅰ ) 11例 ( 3 4.4%)。结论 改进的手术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丹  林宽  杨灵  卢家璋  谢才兰 《海南医学》2006,17(11):47-4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设立ARF组,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812例患者中有56例并发ARF,ARF组与非ARF死亡率分别为33.93%、20.11%,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年龄、伤情、低血容量、高血浆渗透压,多脏器功能损害与ARF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ARF进一步增加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高龄、低GCS评分、低血容量、高血浆渗透压、上消化道出血并肺部感染是AR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