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1例(8.3%)发生脱位并发症,1例(8.3%)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5髋(25.0%)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2髋,Ⅲ级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伸平均(12.9±5.6)°改善为(75.6±19.6)°,髋关节内收外展由术前平均(4.4±2.7)°改善为(24.5±8.6)°,Harris评分由术前(20.6±13.1)分改善为(71.9±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锚钉缝线内固定。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10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2.40)分。结论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结合术后规范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15例。术中咬除半椎体的后部附属结构,沿椎弓根外侧壁剥离至椎体前缘,切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及邻近椎体的软骨面,通过内固定器械凸侧加压闭合畸形椎切除后所致的间隙,矫正脊柱畸形。术后定期门诊复诊,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和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35°~78°,平均57°,术后Cobb角15°~36°,平均25°,矫正率54%;术前后凸Cobb角22°~65°,平均45°,术后后凸Cobb角8°~36°,平均18°,矫正率60%。术后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口感染。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颈椎椎板的解剖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吻合的反向模板,并模拟螺钉的最佳进钉通道,形成单侧定位导向孔的导航模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颈椎模型和导航模块,通过术前模拟置钉测量出每个椎弓根的螺钉通道长度及椎弓根宽度,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共164枚,其中152枚完全在椎弓根内,4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无椎弓根上方、下方穿破的螺钉,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等损伤的症状。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增加颈椎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锚钉缝线Krackow缝合法修复跟腱远端断裂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新鲜跟腱远端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例新鲜跟腱远端断裂采用锚钉缝线Krackow法缝合修复。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优20例,良5例。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新鲜跟腱远端断裂采用锚钉缝线Krackow缝合法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lash CT双能扫描单能量成像技术消减脊柱钉棒植入物伪影的最佳单能量成像值,提供满足临床评估要求的最佳重建图像。方法对48例19组单能量、混合能量图像在脊椎骨窗和软组织窗行5分法评价,不同组别间差异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同一能量上伪影最大与最小层面CT值差异用配对t检验;253枚螺钉的实际直径与各单能量上螺钉的宽度比较。结果单能量图像评分的秩次比混合能量图像高,130keV的图像评分秩次最高;120keV以下的单能量图像伪影最重层面与无伪影层面的CT值差异明显,P0.05;单能量154keV上钉子近似真实值。结论 130keV以上的图像金属伪影明显减少,结合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质量评分,130keV图像质量最佳;154keV单能量图像最佳观察螺钉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电生理检测在儿童肘部骨折术并尺神经损伤神经松懈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治疗的58例肘部骨折患儿,以及同期在笔者院进行体检上肢正常的30例正常儿童为正常组,采用肌电图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腕部~肘下部、肘下部~肘上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9例),记录观察组神经松懈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潜伏期与诱发电位波幅变化,术后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以及上肢神经恢复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患儿患侧MCV、SCV低于正常儿童、患儿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中有2例(3.45%) MCV、SCV在正常范围内,其余56例(96.55%) MCV、SCV均明显降低。电生理检测显示,与神经松懈术前对比,松懈后即刻、3、5、7min MCV升高,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懈前后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V与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呈显著正相关(r=0.857,P=0.000)。结论 术中电生理检测MCV能够体现肘部骨折合并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可作为儿童肘部骨折合并尺神经损伤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一、怎样估计麻醉危险性?并发心脏疾患的手术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如何,亦即危险性的估计,须综合考虑:(一)手术本身的影响急症手术,情况危急,不容过细考虑心脏情况,也不及作术前准备,危险性自较择期手术为大。其次,要考虑手术部位,如颅脑、胸内或时间长的腹内大手术,危险程度远较一般手术为高,术前作充分的准备,自属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L1/2椎体结核、2例L2/3椎体结核、4例L3/4椎体结核,均在微创通道下行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0±22)min,术中出血量(110±32)m L,植骨融合时间(7.0±1.3)个月。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末次随访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56%。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及髂腰肌肌力下降,对症处理后3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植骨块吸收和骨不连,无结核复发病例。结论应用XLIF联合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腰椎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本组45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术前正规化疗2周,血沉下降至40mm/h,行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侧方安装内固定系统,术后抗痨1.5年。结果 45例患者均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4年,本组病例中出现大血管破裂1例,术后出现食道瘘1例,复发1例,无钉棒断裂、松动。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