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腔的管道结构,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咽鼓管失去静息时关闭功能而处于持续开放状态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PET)。PET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其典型症状为自听增强、闻及自身呼吸音、主观性耳鸣及耳闷胀感等。PET患者症状由于与咽鼓管开放不良的功能障碍症状相似,常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围绕PET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诊断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PET的核心,然而尚没有单一的咽鼓管功能检查可以在没有其他临床观察和检查的情况下准确评估咽鼓管功能。治疗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针对PET患者,可进行“阶梯式”治疗策略:即先增重、冲洗鼻腔、滴酸等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且患者有强烈治疗需求者,可采用如鼓膜手术、堵塞咽鼓管、缩窄咽鼓管口创伤性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2.
从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则治法、方剂和加减变化等方面介绍葛金文教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葛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名为“寒疫”,病因以寒性疫毒为主,兼有风、燥之性;病机及证候表现以外感寒邪六经传变特征为主;治疗当基于伤寒六经理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通过典型病案分析体现基本方剂的灵活运用,处方精巧,疗效显著,可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3.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祛风寒湿药、温里药、祛风湿热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养血祛风,温阳养血,养血活血,化痰活血等。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机认识并没有像中风病那样形成由“外风”向“内风”学说的演变,而是由“外风”学说逐渐演变为“外风兼血虚”的认识,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2例男童年龄分别为7岁(例1)及12岁(例2),病变部位为右侧睾丸及右侧腘窝,临床表现为右侧睾丸及右侧腘窝的无痛性占位,肿瘤最大径4.5~7.0 cm。镜检:低倍镜下2例瘤细胞均呈弥漫片状及交织束状排列,瘤细胞疏密不等,呈圆细胞样、上皮样及梭形,肿瘤性间质为黏液性及胶原样基质,均可见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均易见。例1以黏液样间质为主;例2以胶原化背景为主。免疫表型:2例具有肌源性分化,表达desmin和SMA;部分表达CD99;SMARCA2、SMARCA4(BRG1)、SMARCAB1(INI-1)、ARID1A、H3K27ME3表达均无缺失,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60%、20%。2例随访时间8~22个月,例1未见复发及转移,例2复发,出现可疑肺转移。2例均检测到SMARCA4融合,分别为SMARCA4-DOCK6融合及SMARCA4-VEZF1融合。结论 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采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组成剂量明确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4.3),进行中药用药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01篇,共215首方剂,256味中药,中药频次排名前3位的为川芎、全蝎、白芍;功效以祛风止痛、攻毒散结、息风镇痉为主;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多归肝、肺、脾经。高频药物组合为全蝎-川芎、白芷-川芎、蜈蚣-全蝎;关联分析得出关联规则5条,中药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组合6组。结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主要功效为祛风止痛、攻毒散结、息风镇痉,并根据兼证不同,佐以清热泻火、平肝潜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