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e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IF)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PHC治疗组(PHC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组(Dex组);每组再分为第7天和第22天两个亚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0%PQ溶液(18me/ks,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的方法制备大鼠PQ中毒模型;Con组腹腔注射Iml生理盐水。染毒后30min,PHC组和Dex组大鼠分别向其腹腔注射PHC(0.1mg/kg)和Dex(3mg/kg),药物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24h重复1次;Con组和Mon组在对应时间点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于染毒后第7天和第22天处死实验动物,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artery,PaCO2),测定肺组织汹干重比(wet/dryratio,W/D),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matoxvlin-eosin,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PHC组和Dex组大鼠第7天/第22天Pa02显著降低[(79±6)mmHg/(78±8)mmHg vs(39±6)mmHg(44±5)mmHg、(46±4)mmng/(52±5)mmHg、(54±6)mmHg/(60±6)mmHg(1mmng=0.133kPa)],PaC02显著增加[(44土7)mmHg/(45±7)mmHg vs(92±5)mmHg/(82±4)mmHg、(84±8)mnlH±(73±8)mmHg、(75±7)mmH±(65±7)mmHg],肺组织W/D显著升高[(2.60±0.25)/(2.58±0.22)VS(5.67±0.61)/(4.57±0.39)、(4.25±0.44)/(3.85±0.34)、(3.69±0.40)/(3.40±0.28)],TGF-β1表达显著增加[(136±7)/(140±7)VS(215±23)/(322±29)、(193±11)/(246±16)、(186±11)1(214±14)];与Mon组比较,PHC组和Dex组大鼠PaO2升高、PaC02降低,肺W/D和TGF—β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O2、PaCO2和肺W/D在第7天变化更明显,TGF-β1表达增加在第22天更明显;第7天组织形态学以急性肺炎性改变为主、第22天以PIF为主,PHC组和Dex组大鼠肺组织炎性侵润和PIF程度较Mon组轻。结论PHC能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减轻急性PQ中毒大鼠肺组织的炎性侵润和PIF。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 P< 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 P= 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 P= 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 0.206, P= 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和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产磁带式三通道全信息监测系统,对416例阵发性心悸患者行连续24小时心电监测,同时让病人记监测日记。结果416例心悸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9.2%(371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n=79)心律失常检出率、阵发性室上速和室上性早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n=337)(100%vs.86.6%、34.1%vs.8.3%、98.7%vs.68.2%,P值均<0.001)。结论阵发性心悸患者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尤其是60岁以上的病例。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AMI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40岁以下组(I组)22例,40~59岁组(Ⅱ组)76例,60~79岁组(Ⅲ组)219例,≥80岁(Ⅳ组)19例。其中60岁以下为中青年组共98例,60岁以上为老年组共238例;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结果 高脂血症与吸烟是I、Ⅱ组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胸痛发生率逐渐下降,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则显著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AMI临床特点不典型,伴发病、并发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5.
高血压急症是指患者体循环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及嗜铬细胞瘤等。高血压急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即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救,使其不发生靶器官功...  相似文献   
66.
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人体关节面的软骨面缺损是自20世纪末以来人们探讨的研究方向,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是具有优势的一个热点。我们利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TGFβ1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其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淮安市化工企业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分布、安全生产管理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能力以及淮安市医疗卫生单位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方法 于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0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该市化工企业生产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信息及企业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调查该市卫生系统的120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结果 该市生产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113种,以腐蚀品、有毒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为主;53家(88.33%)企业定期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34家(56.67%)企业组建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5家(8.33%)企业建有医务室,医务室中仅有简单急救设施。所有企业均无专门的洗消设施,化工聚集区范围内无洗消站。医疗卫生单位无针对该市生产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临床应急救治预案,无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危险区域评估系统,危险化学品卫生应急系统信息资源分散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过程中缺乏精细化的分类分级院前急救技术路径。 结论 该市化工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但企业及卫生系统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应建立该市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提升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5min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 )、缺血组 (I -R)、D2 受体激动剂组 (I -PER)及D2 受体拮抗剂组 (I -SPI)。于再灌注第 7d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结果 :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 7d可引起沙土鼠海马CA1区约 95 %的锥体细胞凋亡。行为学结果显示I -R组鼠探索活动较Sham组明显活跃 (P <0 0 1) ) ,I -PER组鼠的探索活动较I -R组明显减弱 (P <0 0 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I -PER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计数明显多于I -R组 (P <0 0 1)。TUNEL法检测发现 ,与Sham组相比 ,其余 3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均增多 (P <0 0 5 )。I -PER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 (P <0 0 5 )。结论 :D2 受体激动剂可显著抑制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提高存活细胞数 ,改善行为学障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个周期的肢体缺血后处理,1次/d,持续5 d。比较2组入院时、病程14 d和病程3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峰值NIHSS评分;比较2组入院时和病程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2组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前及5 d后血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血压水平、CK、CK-MB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峰值NIHSS评分,病程14 d、病程3个月时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在3个月时m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缺血后处理治疗5 d后的CK、CK-MB、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0.
目前急性有机磷中毒仍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在救治过程中阿托品化的维持始终是治疗关键,临床上常出现矫枉过正、阿托品中毒,或阿托品用量不足导致反跳现象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我们结合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和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的作用特点,观察两药联合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为临床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