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已公认溶栓疗法能使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获得改观,成为AMI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AMI溶栓疗法目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其中轻度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肉眼及镜下血尿、血痰或少量咳血,其发生率为5%-10%;严重出血如大量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或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2%。我院心内科监护室在1996年10月成功地抢救1例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溶栓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李某某,女性,61岁。于1996年10月4日19:30剧烈活动(扭秧歌)后突然感觉有难闻气味,继而出…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心率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3.
结肠疾病相当常见,但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引起误诊与漏诊,我院自1994年4月~1998年4月对有肠道症状者,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040例,分别进行了大便镜检,大便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0...  相似文献   
54.
原发性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而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之一。国内外有学者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均表现出明显的HRV减低,且HRV减低是判定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现已证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独立性危险因子,故本实验用时域和频域法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或不伴LVH者及并发心血管事件者的HRV,以期进一步了解HRV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及海马原代细胞和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12h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原代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异丙酚对海马细胞OGD后死亡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海马细胞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的表达.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模型组、异丙酚用药组、正常对照组.观测各组动物术后7d、14d的体重变化及神经症状评分;将术后14d大鼠取脑,观测皮质中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显示异丙酚用药组海马细胞存活数量较多、凋亡细胞减少,海马细胞中突触素表达显著增强.大鼠模型7d体重变化异丙酚用药组为(285.0±1.6)g较模型组(165.0±8.6)g显著降低(P<0.01).14d体重变化异丙酚用药组为(304.7±8.6)g较模型组(182.5±23.5)g显著降低(P<0.01).7d神经症状评分异丙酚用药组为1.17±0.23,较模型组1.83±0.24显著降低(P<0.05).14d评分异丙酚用药组为1.00±0.41较模型组2.33±0.47也显著降低(P<0.05).免疫染色可见异丙酚用药组大脑皮质突触素的表达相较模型组明显增强.结论 细胞和动物模型均显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增加皮质神经细胞中突触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多潘立酮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 方法:胃食管反流病6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泮托拉唑20 mg,2/d,多潘立酮10 mg,3/d,口服.对照组32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2/d,多潘立酮10 mg,3/d,口服.于治疗后2、4、6周观察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85.29%、94.12%,对照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65.63%、68.7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达81.25%、71.43%、75.00%,对照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级食管炎内镜下治愈率分别为40.00%、30.77%,C-D级食管炎治愈率为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泮托拉唑与多潘立酮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多潘立酮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 方法:胃食管反流病6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泮托拉唑20 mg,2/d,多潘立酮10 mg,3/d,口服.对照组32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2/d,多潘立酮10 mg,3/d,口服.于治疗后2、4、6周观察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85.29%、94.12%,对照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65.63%、68.7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达81.25%、71.43%、75.00%,对照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级食管炎内镜下治愈率分别为40.00%、30.77%,C-D级食管炎治愈率为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泮托拉唑与多潘立酮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8.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紧急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紧急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5 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进行紧急结肠镜检查 ,并对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紧急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 85 72 % ,成功率为 10 0 % ,准确率 10 0 % ,并发症为 0。结论 紧急结肠镜检查是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4周后改为肌内注射,4 ml/次,1次/d,再用药4周,之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6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治疗后根据病情每10~20天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1次,连续2次,以后改为2个月检测1次,每3个月检查HBVM及HBV DNA,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指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毒的抑制两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银盏心脉滴丸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0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盏心脉滴丸,10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6 min步行总距离,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心肌缺血总负荷(TIB)、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Q-T离散度(QTd)、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96.29%,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6 min步行总距离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TS)、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疾病的认识(D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提高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B、QTd、MCP-1、IL-6、MMP-9和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SDANN、SDNN和RMS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水平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 银盏心脉滴丸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