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11.
11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对病人进行精神神经功能9项测验.各测验项目术后值与术前值相比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全部病人该项目术前值的1个标准差判断该项测验出现术后功能恶化;1个病人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术后出现功能恶化判断该病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45%(9例)、干预组为20%(4例),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较好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全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我院眼科诊断为全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6例(32只眼)全葡萄膜炎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为1.89:1,平均年龄为(40.1±12.1)岁.其中特发性10例(42.1%),小柳原田综合征4例(15.4%),交感性眼炎3例(11.5%),病毒性3例(11.5%),Behcet病2例(7.7%),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7.7%),强直性脊柱炎1例(3.85%)和尘肺伴肺结核1例(3.85%).经局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药物、睫状肌麻痹剂,全身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病毒及抗结核,多数全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得到改善.结论 全葡萄膜炎对视力损害严重,治疗周期较长,不及时、合理的治疗常常导致盲目的 发生,短期的住院治疗仅使患者炎症得以部分控制,炎症的彻底控制仍需较长时间的药物维持;同时全葡萄膜炎的病因复杂,给眼科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价2%利多卡因凝胶与1%丁卡因滴液在初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初发性翼状胬肉150例(150只眼)进行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翼状胬肉切除同时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用1%丁卡因滴液。第二组用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和0.9%生理盐水滴液。术前疼痛患者均用丁卡因滴液。主要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疼痛情况。患者和医生术后即分别用10分线型类比量表进行疼痛和不适评估。手术分4步:(1)切开;(2)翼状胬肉切除;(3)结膜缝合;(4)修补。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过程中(第2步)患者平均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组和丁卡因组分别为3.58±2.20和3.88±2.16)。而在第3步,结膜缝合结膜期间平均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利多卡因组和丁卡因组分别为1.22±0.65和2.26±1.50),第二组患者疼痛轻。利多卡因凝胶组需额外滴液的平均次数(0.54±0.10)也显著低于丁卡因组(1.06±0.19,P=0.001)。结论 2%利多卡因凝胶和1%丁卡因滴液都是初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有效的表面麻醉药物,但利多卡因凝胶比丁卡因滴液应用更方便,不需频繁使用,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5.
李军  许玲华  李萍 《山东医药》2009,49(44):89-90
目的观察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的临床特点及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对15例OHS患者监测多导睡眠图(PSC)、血气分析、血常规、肺功能,分析监测结果。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15例患者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上述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1个月及1a后,患者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HI)、最低氧饱和度(LaSO2)、PaO2、PaCO2、Hb、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OHS患者存在严重低通气、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日间高碳酸血症和红细胞增多症,无创正压通气对OHS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系统评价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的差别。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on disc,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采用RevMan5.1.0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分类变量以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95%CI)为分析统计量。结果共计12篇文献1301眼纳入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差异(OR=1.38,95%CI:0.98~1.92,P=0.06)、有效率差异(OR=1.52,95%CI:0.89~2.60,P=0.12)、无效率差异(OR=0.65,95%CI:0.38~1.11,P=0.12)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将取代传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7.
艾塞那肽是首个获准上市的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可模拟人体自身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本文简要综述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艾塞那肽及其开发。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曲美他嗪和卡维地洛,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LVEDD、LVESD、LVEF、H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16〈0.05);治疗前,两组的LVEF、LVESD、LVEDD、HR、心力衰竭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LVEF、LVESD、LVEDD、HR、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的LVEF、LVESD、LVEDD、HR、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HDL、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并控制血脂水平,值得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系统评价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IR+WGLAsIK屿标准LASIK比较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CBM、CNKI、VIP和WanFangData,纳入IR+WG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随机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文种限中、英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人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3903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LASIK组比较,IR+WGLASIK组术后裸眼视力≥1.0的患者比例更高[RR=I.03,95%CI(1.01,1.05),P=0.002],术后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的患者比例更高[RR:1.75,95%CI(1.49,2.16),P〈0.00001];术后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增加值[WMD=-0.16,95%CI(-0.21,-0.11),P〈0.00001]、术后球差RMS增加值[WMD=-0.05,95%CI(-0.11,0.00),P=0.07圾术后慧差RMStJm值[WMD=-0.15,95%CI(-0.23,-0.07),P=0.0002卫匀更小,残余散光更小[WMD=0.14,95%CI(0.10,0.18),P〈0.00001],眩光症状发生率更低[RR=0.27,95%CI(0.15,0.50),P〈O.0001],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RR=1.08,95%CI(1.04,1.13),P=0.0003]。结论IR+WGLASIK较标准LASIK可更有效降低散光、降低术后高阶像差RMS及慧差RMS的增加量,获取更好的视觉质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