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22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50篇
  9篇
中国医学   264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覃春华 《右江医学》2000,28(1):33-33
从 1994年 6月至 1996年 6月 ,我院行双侧输卵管结扎人数共 2 10 0例中 ,术后并发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有 4 6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2 10 0例均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其中术后并发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 4 6例 ,发生率为 2 .2 %。年龄 2 5~ 34岁的 11例 ,占 2 3.9% ,35~ 4 5岁的 35例 ,占 76 .1%。2 .临床症状  4 6例均有腰骶及下腹部疼痛 ,月经前期疼痛加剧的 17例 (37.0 % ) ;性交腹痛 ,并向骶部反射的 2例 (4 .3% ) ;白带增多 ,外阴搔痒 4例(8.7% ) ;经前乳房胀痛 2例 (4 .3% ) ;情绪波动 ,喜怒无常 ,疲劳并常头痛…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荞麦黄酮对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MECs,分为不同剂量(0、0.125、0.25、0.5、1、1.25、1.5、1.75、2 mg/ml)荞麦黄酮组,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另将HRMECs分为正常对照(NC)组、HG组、HG+低荞麦黄酮组、HG+中荞麦黄酮组、HG+高荞麦黄酮组、HG+荞麦黄酮+pcDNA组和HG+荞麦黄酮+pcDNA-HMGB1组,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MDA含量、LDH漏出量及SOD活性,ELISA检测IL-6、TNF-α和IL-10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HMGB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中HMGB1 mRNA表达。结果:与0 mg/ml荞麦黄酮组比较,不同剂量(0.125、0.25、0.5、1、1.25、1.5、1.75、2 mg/ml)荞麦黄酮组HRMECs抑制率无显著变化(P>0.05)。与NC组比较,HG组HRMECs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MDA含量、LDH漏出量及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SOD活性和IL-10水平降低(P<0.05),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HG组比较,HG+低荞麦黄酮组、HG+中荞麦黄酮组、HG+高荞麦黄酮组HRMECs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MDA含量、LDH漏出量及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SOD活性和IL-10水平升高(P<0.05),HMGB1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HG+荞麦黄酮+pcDNA组比较,HG+荞麦黄酮+pcDNA-HMGB1组HRMECs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MDA含量、LDH漏出量及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SOD活性和IL-10水平降低(P<0.05),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荞麦黄酮可能通过下调HMGB1抑制HG诱导的HRMECs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4R问题分析法结合反向教学在小儿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分配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8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进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4R问题分析法结合反向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护理教学认可度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手术室专科护理技能及综合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护理教学认可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5,P<0.001)。结论 4R问题分析法结合反向教学可有效提高小儿手术室实习护生的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使实习护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从协作学习、情境性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这四方面探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的药理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5.
抗心衰Ⅱ号口服液对实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抗心衰Ⅱ号口服液(AHFⅡ)对实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结扎家兔的腹主动脉造成心脏压力超负荷,从而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结果 家兔心脏压力超负荷表现为反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左室内压(LV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下降,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明显升高;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表现为心率(HR)加快,血压(BP)和血流量(BF)明显下降;且心脏重/体重增加,与l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的体征拟似。AHFⅡ可使LVP和dp/dt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BP和BF明显增加。结论 AHFⅡ对实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激光对蒙药那如-3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邻苯三酚法测SOD,TBA法测MDA,改良的Gricss法测NO.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蒙药单用及蒙药与激光联用均可提高大鼠心肌SOD活力,联用组提高非常显著(P<0.01);单用及联用均可降低大鼠心肌MDA含量,其联用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联用组可显著提高NO含量(P<0.05).结论激光可提高蒙药那如-3抗氧化损伤的药效.  相似文献   
47.
48.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疣3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疣的效果.方法局部麻醉后以二氧化碳激光器直接对准黄斑区组织进行碳化、汽化,直至将其完全去除为止.深度应掌握准确,以防过深而影响愈合效果和时间.结果 34例患者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疣全部痊愈,经追踪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疣准确性高,手术简便,术中不出血,术后一般不用包扎,愈合快,不留疤,副作用少,是治疗睑黄疣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9.
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肺癌临床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例IIIb-IV期肺癌及3例肺转移癌,CT定位经皮肺穿刺瘤内注射rAd-p53,1 次/周×4/疗程;通过临床观察、CT及病理对照及短期随访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 月观察肿瘤缩小5例(33.3%),无变化7例(46.7%),增大3例(20%);治疗后病理观察:癌组织坏死,癌细胞稀少(6/11,54.5%);除自限性发热外,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rAd-p53瘤内注射治疗肺癌,无明显毒副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局部肿瘤的发展,尤其对失去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我们在已建立的较稳定的苦参碱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模型基础上,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扫描发现0.1mg/ml苦参碱作用K562细胞24小时后,277条基因表达下调,84条上调。为进一步探明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时基因表达变化发生机制,本文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时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方法:采用对5’-甲基胞嘧啶敏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lI和SmaI以及不敏感的HaeⅢ分别消化K562细胞以及0.1mg/ml苦参碱作用24小时和96小时后细胞的基因组DNA,观察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对照组与药物处理组细胞DNA的不同酶切效果。结果:苦参碱作用K562细胞24小时后,基因组DNA对5’-甲基胞嘧啶敏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敏感性下降。提示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变化同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