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42.
43.
目的 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能够分解成乙烯的特性,建立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方法检测蔬菜中乙烯利的残留量.方法 将匀浆后的样品加入顶空样品瓶中,加入3ml饱和氢氧化钾溶液,并在70℃恒温条件下水浴2h后,用顶空进样器进样,采用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5×10-3 mg/kg;3个添加水平乙烯利的平均回收率在97.4% ~ 109.6%,相对标准偏差为3.73% ~6.18%.结论 该方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缩短了样品的检测时间,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但由于不能区分乙烯利和乙烯,故仅适用于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快速排查.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SCGE)检测有害物质对肺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以碱性SCGE为基础,对实验条件进行摸索、优化,并在图像分析中采用CASP软件与微米标尺结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改进的SCGE检测肺细胞损伤程度,获得典型的彗星图像并筛选出评价DNA损伤的分析指标。中剂量组尾长为(5.33±1.55)肿,较对照组尾长[(2.17±0.28)μm]明显增加(P〈0.05);Olive尾矩中剂量组(0.83±0.31)和低剂量组(0.69±0.40)较对照组(0.17±0.08)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改进后的SCGE方法实现了图像的自动分析并将其量化,筛选出的指标可用于肺细胞DNA遗传毒理、修复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产生的O3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净化有害气体时产生的O3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在密闭的容积为40m^3的试验舱内,对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O3在8h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每2h测定1次;在配气袋内配制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于净化前及净化后1h测定有害气体浓度,计算净化率。结果净化器在强风档下出风口处的风速为0.84m/s,100cm处的风速为0.33m/s,中、弱风档下的风速为0.05~0.33m/s。等离子体对硫化氢、氮氧化物、甲醛及二氧化硫的净化效果较好,净化率在95%以上,对苯系物的净化效果不太理想,净化率仅有27%~40%。O3浓度并不随净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上;Ⅰ、Ⅱ档之间产生的O3浓度相差23%~33%;3种不同风档条件下产生的O3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出风口处测得的O3浓度较高,0.58~1.05mg/m^3。结论低温等离子体对硫化氢、氮氧化物、甲醛及二氧化硫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95%以上;在出风口处测得的O3浓度较高.超过“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极限值允许浓度”,而在8h室内O3平均浓度为0.12mg/m^3.基本符合“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极限允许浓度”,建议对具有低温等离子体功能的净化器,应采取对O3的过滤措施。  相似文献   
46.
香烟侧流烟雾引起的DNA分子氧化损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研究环境烟草烟雾的侧流烟雾(ETSS)对DNA分子的氧化损伤,探讨环境烟草烟雾(ETS)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法对ETSS染毒后的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对香烟烟雾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探讨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结果:ETSS的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123种和84种,有机元素7种,其中醌类,多酚等化合物具有自氧化作用,不需要任何生物活性系统,在体外就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并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进攻DNA的碱基,形成加合物8-OHdC ,结论:ETSS对DNA具有氧化能力,体现了直接的遗传毒性效应,8-OHdG是DNA氧化损伤较好的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暴露致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气管滴注染毒Wistar大鼠,观察不同剂量(0,3.5,17.5 mg/kg)和不同时间(7 d和30 d)的碳纳米管暴露后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超氧阴离子(O_2~-·)的变化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血管内皮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粒径相当的纳米碳黑作为阴性对照和二氧化硅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碳纳米管染毒组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血清中sICAM-1、sVCAM-以及主动脉血管内皮ICAM-1和VCAM-1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碳纳米管暴露组机体氧化损伤更为严重。结论碳纳米管暴露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使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蛋白质组及其研究技术在环境卫生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研究蛋白质组的意义、蛋白质组的定义和技术体系作了简要介绍。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变化,是导致生命功能失常的直接因素;蛋白质组是指一种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主要包括双向电泳、质谱和生物信息学。还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环境卫生学方面对蛋白质组技术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气态苯动式吸入染毒大鼠的实验模型,探讨苯所致大鼠多组织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为室内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提供早期灵敏的生物标志物。方法苯吸入染毒组(处理组)大鼠每天吸入苯浓度为106 mg.m-3的空气4 h,连续7 d,染毒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脑、肺和肝组织并分离活细胞,应用彗星实验检测各组织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以DNA移动距离(慧星尾长)来表示损伤程度,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彗星实验发现,处理组肝细胞、脑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加入蛋白酶K(PK)孵化后,处理组肺细胞、脑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移动距离的增加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细胞经过PK孵化后,处理组细胞DNA移动距离的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此种染毒剂量下苯可致大鼠肺细胞、脑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DNA断裂损伤,苯致上述细胞DNA发生DNA蛋白质交联的能力很弱,或者不产生DNA蛋白质的交联。而苯所致肝细胞DNA损伤方式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相似文献   
50.
毒理芯片技术是在基因组技术和DNA微阵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其发展状况,从毒理芯片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优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毒理芯片技术在环境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毒理芯片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动毒理芯片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