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型猪冠状动脉置入过大直径支架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置入过大直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方法,在正常小型猪建立模拟人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金属支架由316 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不锈钢支架固定在3.0 m m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球囊上,然后通过8 F大腔引导导管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1.3∶1。  结果:支架成功置入4只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在支架置入后3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发生再狭窄,平均管腔直径狭窄为(55.80±23.06)%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内弹力板撕裂,广泛新生内膜增生及严重管腔狭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09±0.06 m m 2 和1.18±0.33 m m 2 )。平均百分狭窄面积为(86.80±9.24)% 。  结论:①使用直径过大的球囊扩张型支架可成功地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②该模型经济实用,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人类再狭窄结果十分相似,并可能有助于检测和评估再狭窄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对17例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血管畸形17例,14例完全切除病灶,3例未完全切除,术后行γ刀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1例,中度残废4例,严重残废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均为0例。结论显微镜下外科治疗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切除病灶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入316L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316 L组)、L605钴铬合金裸金属支架组(L605组)、PLGA涂层L605支架组(PLGA组)和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雷帕霉素组).各组均包括1周观察终点的猪1只和4周观察终点的猪5只.雷帕霉素组还包括12周观察终点的猪2只.每只猪于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观察终点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处死取材,通过形态学方法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周时反映内膜增生的各项指标雷帕霉素组均显著优于其它3组,而其它3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雷帕霉素组与316L组相比支架上内膜厚度少73%(0.11 mm对0.41 mm),支架间内膜厚度少79%(0.06 mm对0.29 mm),新生内膜面积少69%(0.64 mm2对2.09 mm2),面积狭窄百分比少6l%(18.53%对47.27%).316L组有4例、L605组有3例发生支架内狭窄,而雷帕霉素组无支架内狭窄发生.12周时雷帕霉素组内膜增生有所加重,但较4周时相比除了支架间内膜厚度外其他反映内膜增生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可降解的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以显著抑制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周和12周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测量中华小型猪主动脉瓣环直径的差异,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选择最佳的人工瓣膜型号的影像学方法。方法:12只中华小型猪分别采用ICE、TTE及MSCT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比较三种方法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三种方法测量结果在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方面的差异。结果:ICE、TTE和MSCT测量的瓣环直径分别为(23.69±0.83)mm、(22.91±1.11)mm和(23.81±0.76)mm,测量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配对t检验)。不过Bland-Altman分析的结果提示TTE测量的结果较MSCT有显著的偏小趋势(差值均数:-0.91 mm,一致性界限:-2.78~0.97 mm),而ICE不存在这种趋势。使用三种方法指导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时,ICE结果与MSCT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1.000),而TTE选择的瓣膜尺寸在33.3%(4/12)的动物较MSCT结果偏小一个型号。结论: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术前的主动脉瓣环测量,ICE与MSCT的结果一致性更好,TTE的结果则有低估瓣环直径的趋势,在一定的瓣膜选择策略下,ICE与MSCT的结果对瓣膜的选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TTE的结果易造成人工瓣膜的型号偏小。  相似文献   
25.
影响绵羊人工机械瓣置入存活实验的围术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人工机械瓣置入羊体内的实验研究,探讨建立慢性动物存活模型的围术期影响因素。方法 11只成年绵羊在体外循环并行下完成机械瓣置入手术,其中二尖瓣位置人人工二尖瓣5例,肺动脉瓣置入人工主动脉瓣6例。通过围术期的综合处理和严格科学的管理使动物长期存活。结果 手术死亡1例,病死亡率为9.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停机困难。术后早期轻度呼吸道并发症5例,其发生率为45%。另外,术后一过性血尿4例,尿道口感染1例,张力性气胸1例。存活的10例羊生存时间均超过30d,并状况良好。结论 术前细致的准备,术中手术技术改进,术后早期严密的监护、积极预防术后感染和呼吸道并发症、并给予输血和营养支持,以及早期认真抗凝治疗,可有效的改进慢性存活实验动物的早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利用酒石酸亚锡溶液作为还原剂9,9mTc直接标记血小板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探讨还原剂的最适pH值。方法实验兔在左右髂动脉处置入血管支架,3 d后抽静脉血,分离血小板,分别使用pH为1、2、3、45、的酒石酸亚锡溶液作为还原剂9,9mTcO4体外标记血小板,测量标记后的血小板悬浮液的放射活度及上清液的放射活度,计算出相应的血小板标记率,测定标记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另一方面,将标记后的血小板重新输入兔子,进行体外核素显像,观察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功能。结果当酒石酸亚锡溶液pH为3、亚锡溶液亚锡离子浓度为4.5 mmol/L时,血小板标记率最高,为(29.7±3.6)%,并能保持血小板部分活性,标记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仍能达到(42.5±2.5)%,亦具有黏附能力。结论经过本研究改进的、在国内现有实验条件下利用99mTc标记血小板的方法,具有标记率较高、稳定、血小板活性受影响小、简便廉价等优点,可以作为体外标记血小板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OC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健康中华小型猪2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右冠状动脉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行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同时记录OCT检查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OCT共检查25段支架,失败3例(1例指引导丝断裂于支架内,2例发生冠脉痉挛导致阻断球囊送入困难未能成像),OCT检查并发症包括一过性ST段抬高(5例)和室颤(3例),死亡1例,平均手术时间49.7±12.9 min,其中OCT检查耗时17.9±4.9 min,OCT共检测522 mm支架,定量测量4514个支架丝,其中66个存在贴壁不良,即刻支架贴壁不良率1.46%。结论利用冠脉内OCT技术可以有效评价支架术后即刻贴壁不良情况,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8.
精制血府胶囊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精制血府胶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可明显减轻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的犬心肌缺血程度、减小缺血范围、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犬结扎冠状动脉后血清心肌酶CK活性,表明该药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理论授课-离体-在体-总结-离体-在体-考核”双循环强化训练模式(dual-cycle intensive training mode,DCITM)相对于传统“理论授课-离体-在体-考核”单循环基础训练模式(basic training mode,BTM)在心血管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手术基本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8名心血管外科专业在读研究生依次接受BTM和DCITM小班冠脉搭桥血管吻合术基本技能培训,然后以专家评分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BTM比较,DCITM培训出来的研究生手术技术更加娴熟。在小型猪离体心脏冠脉吻合中,规定时间内人均完成吻合口数量明显增加[(2.0±1.0) vs. (5.0±1.5),P<0.05],血管渗漏率明显降低[(92±5)% vs.(30±2)%,P<0.05],每个吻合口的平均用时明显缩短[离体:(20.1±2.5) min vs.(12.6±3.3) min,P<0.05];而在小型猪在体冠脉血管吻合中,不同方法培训后每个吻合口的平均用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体:(30±2)min vs.(21±3)min,P<0.05]。结论 DCITM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优化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临床手术技能训练效果的模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