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3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阵挛 ,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受意识支配地收缩 ,多数为桥小脑脚处面神经根部受压产生 ,在除外习惯性眼肌痉挛 ,面部痛性抽搐 ,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所存在的面部抽动后 ,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明确肯定的治疗效果[1] 。我科自 1999年至今共收治面肌痉挛患者 48人 ,现对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 3 1~ 5 7岁 ,平均 45岁 ;左侧 2 7例 ,右侧 2 1例 ;患病时间 0 5~ 12年 ,平均 4 7年。1 2 手术方法 患侧向上侧卧位 ,头下垂 …  相似文献   
232.
应用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神经血管微创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35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微创小切口经显微镜下行血管神经分离减压术352例,术后立即有效者276例,术后即症状减轻并在3个月内抽搐消失者52例,无效后二次手术者1例。结论:微创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局部解剖知识及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3.
通过分析和挖掘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电话数据信息,结合原有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建立基于热线数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介绍预警方法和流程.该系统能利用12320咨询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可作为公共卫生信息聚合和舆情监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34.
袁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504-2506
目的探讨同一实验室两种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仪器校准后连续20d,每天随机选取高、中、低值新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全血标本8份,进行检测WBC、RBC、Hb、PLT,连续5d。同时用全血质控品进行质控。结果检测结果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方程:Y=bX+a(r2>0.95),符合线性要求。结论两台仪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3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0年广州市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报告44例乙脑确诊病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44例病例发生在除南沙区和萝岗区外的10个县。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8.18%,其次是5月。81.82%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79.55%的病例无免疫史。结论广州市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水平,控制效果显著。今后仍需提高流动儿童和农村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236.
2009年5月28日广州发现中国内地首宗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我们对这宗案例涉及的3例患者持续进行了病毒核酸检测,以了解甲型H1N1流感在传播过程中的病毒排毒和病程演变情况,为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提供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237.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23岁,宜春万载人,就诊日期2006年10月4日。主诉:行走不稳10年。患者自13岁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姿势异常,走路时低头,精细动作困难。19岁时开始出现走路小步前冲,病情逐渐进展,出现走路用足尖走路;21岁开始出现病情加重,双上肢动作笨拙,发病以来表现为症状晨轻,下午重,午睡后病情明显好转,既往及个人史无特殊。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238.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中小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情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清远市区18所中小学学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共31276人静脉抽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共检测中小学生血样31276份,HBsAg总阳性率2.33%,其中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2%、2.97%、3.82%(P<0.01);农村生源小学及城镇生源中学学生阳性率分别为3.11%、4.18%,高于市内生源小学(0.79%)及中学学生(1.88%,均P<0.01);男女学生阳性率分别为2.41%、2.23%(P>0.05)。HBsAb总阳性率为52.07%,农村或城镇生源与市内生源学生阳性率分别为51.09%、52.83%(P<0.01),男女学生阳性率分别为49.73%、55.03%(P<0.01)。结论清远市区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但农村生源小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应继续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乙肝...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检测Stat3及Bcl-2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癌变组织中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Stat3和Bcl-2的 mRNA表达水平和相对含量?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和OSCC中Stat3和Bcl-2 mRNA的阳性率和半定量(Stat3/GAPDH,Bcl-2/GAPDH)测定值均逐渐上升,且Stat3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Stat3和Bcl-2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40.
患者男,23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4 a余"住院。患者19岁时开始感觉左下肢无力,踝关节不灵活,每天发作2~3次,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左半身感觉无力,不能说话,有时左颈、肩部疼痛,每天发作20~30次,症状均在突然下地行走及睡醒后发生,无意识丧失,自己感觉到这种异常后自行停止行走可控制发作,症状每次持续5~6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