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31.
目的比较紫外速率定量法与改良G6PD比值法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酶活性的结果,评价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方法本院就诊送检G6PD酶人群共1240例,分别采用日立7180紫外速率定量法和改良G6PD比值法检测红细胞内G6PD酶,两法结果不一致时采用基因检测法确证,最后统计分别算出两法的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系统一:紫外速率法共检出阳性标本79例,真阳性78例,真阴性1159例,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8.7%、99.8%、99.9%、97.5%;系统二:改良G6PD比值法共检出阳性标本75例,其中真阳性73例,真阴性1158例,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7.3%、99.4%、99.8%、91.3%。两法的结果经比较,一致性为99.4%。结论紫外速率定量法和改良G6PD比值法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可同时应用于临床,但紫外速率定量法灵敏度高于改良G6PD比值法,而且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更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检测,但所需仪器贵重且成本较改良G6PD比值法高。  相似文献   
32.
考察姜黄素对高糖诱导的L6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采用40 mmol/L葡萄糖处理24 h,建立L6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模型,姜黄素受试浓度分别为10、20、40 μmol/L。结果显示,高糖培养可引起L6细胞线粒体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氧增多、ATP含量减少,线粒体生物合成(mtDNA数量)部分下降,同时UCP2 、PGC-1α和Sirt3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姜黄素对于高糖所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膜电位下降,活性氧增多、ATP含量减少)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升高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于线粒体生物合成(mtDNA数量)未见明显影响。本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的抗氧化作用而发挥线粒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传统手段之一。抚触是一种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增加母婴情感交流,稳定婴儿情绪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技术。本文通过对黄疸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为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实验依据,并提出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4.
内窥镜技术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防止和减少脂肪抽吸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采用内窥镜技术观察脂肪抽吸前、抽吸后及抽吸过程中术区的局部情况。包括脂肪抽吸前抽吸区域主要血供情况,抽吸后的局部创面情况,脂肪抽吸过程中可疑抽吸位置的即时内窥镜观察,利用内窥镜技术进行内窥镜下的治疗及操作。结果:利用内窥镜辅助脂肪抽吸手术73例。观察研究发现,内窥镜辅助脂肪抽吸手术可在抽吸前大体了解脂肪层内较大血管分布情况,有计划地指导脂肪抽吸手术,减少和防止手术中血管损伤。结论:内窥镜辅助脂肪抽吸手术,可使原来脂肪抽吸的盲视性操作变为可计划性操作,同时可以进行内窥镜下的可视性操作,如止血、缝合等,降低了手术创伤,防止和减少了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传统手段之一。抚触是一种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增加母婴情感交流,稳定婴儿情绪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技术。本文通过对黄疸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为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实验依据,并提出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对象与方法  1.对象。2 0 0 3年1~6月住院新生儿黄疸35例,男2 5例,女10例,年龄2~2 6d ,体重2 5 0 0~4 2 0 0g。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蓝光照射+抚触组) 17例,对照组(蓝光照射组)18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儿的年龄、体重、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6.
异常血象细胞形态学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血液自动分析仪筛查出的异常血象,来研究异常血象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异常血象进行人工细胞形态学观察,讨论其相关疾病的主要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异常血象中可检出异常的细胞形态阳性率达70%,与其相对应疾病符合率达95%以上;弥补仪器检查血象的局限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血液自动分析仪对异常血象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人工细胞形态学分析能给临床提供较准确信息。只有二者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疾病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通过对244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指导肺结核患者治疗和改善社会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来源的外排体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成人脂肪MSCs,通过超滤法提取外排体。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PBS对照组,MSC治疗组,exosomes治疗组。于TBI建模24 h后,治疗组分别沿损伤边缘区局部注射,PBS 30μL,MSC 2×10~5个细胞/只,exosomes 25μg总蛋白量/只,总体积30μL。在建模前和TBI后1、3、7、10、13、16和30 d测试所有大鼠的m NSS评分和前肢踩空试验。3和7d处死大鼠,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30 d处死大鼠,tunel-neun双标免疫荧光检测TBI后神经元凋亡。结果外排体的治疗显著促进TBI后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与MSC治疗效果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TBI后急性炎性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结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排体促进脑外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更安全的TBI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