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高度近视,通常指屈光度大于 6.00D以上的近视.高度近视常伴有一系列损伤视力的病理性改变,包括眼轴的增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视力可呈进行性下降.高度近视是导致低视力及盲的遗传性眼病之一.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在整个近视中占27%~33%,在人群中患病率高(约1%左右),且有种族差异[2].本文就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遗传方式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角膜厚度与小儿远视眼发病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DGH-1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对64只小儿远视眼和74只正视眼进行了以角膜中心为中点,直径分别为3、5、7mm4条经线交叉处的13个位点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 经统计学检验,小儿远视眼与正视眼的角膜中心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厚度变化对小儿远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查屹  黄伟  郑穗联  蔡剑秋 《浙江医学》2019,41(3):251-254,28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眼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并与正常成人比较,以期获得PACS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女性PACS患者34例(34只眼)作为PACS组,选取同期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测量获得PPRT图及快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扫描模式获得cpRNFL厚度。结果两组眼轴、中央前房深度、PPRT及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黄斑中心凹区和黄斑外周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等效球镜、眼压、平均cpRNFL厚度及视盘周围8个区域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CS组较正常对照组PPRT变薄,而两组cpRNFL厚度比较无差异,提示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可能是一种评估PACS眼早期PPRT变化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建立的评价和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鼠穿透性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客观评价模型制作中影响手术成功的显微手术技巧,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并探讨CTLA4-Ig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2只远交系Wister大鼠和SD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其中治疗组26只术前将供体角膜植片在含10μg/mg CTLA4-Ig的Optisol液中孵育24 h,而对照组16只术前角膜植片只浸泡Optisol液24 h,浸泡后的植片移植到SD大鼠右眼角膜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比较两组间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结果术后1 d检查术眼,将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用药组及对照组各4只排除于实验组外,治疗组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CT- LA4-Ig能够减轻角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率,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和麻醉是动物模型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报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等效球镜均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28例(51眼)(-18.50D~-31.50D),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4例(31眼)(-15.50D~-30.00D)行phakic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65眼)(-10.50D~-16.50D)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CLE组与PACLs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LASIK组实际最佳矫正视力与预期最佳矫正视力符合率达90.8%.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报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等效球镜均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28例(51眼)(-18.50D~-31.50D),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4例(31眼)(-15.50D~-30.00D)行phakic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65眼)(-10.50D~-16.50D)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CLE组与PACLs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LASIK组实际最佳矫正视力与预期最佳矫正视力符合率达90.8%.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平性斜视手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平性斜视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32例48眼内外直肌退缩术眼行术前1d,术后1d、15d、30d、180d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术后第1天在退缩肌子午线上角膜散光明显变化,从中央到外周逐渐增加,随着时间变化散光减少。术后30d和180d,残余散光≥1D的患者分别占6%和4%,83%患者的残余散光变化≤0.5D。结论:水平斜视术后第1天水平经线角膜地形图改变明显,主要局限在退缩肌子午线和角膜光学区,局部的角膜变平,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时接近术前水平,不会对视功能造成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青光眼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中文版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问卷-25对54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4~6个月(下文简称为"术后")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量表调查,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青光眼患者术后QOL总分(59.12±20.12)比对照组总分(87.55±5.96)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P=0.000);除色觉外,其他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眼部疼痛"、"社会功能"、"色觉"领域得分较高,均>70分。分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t=0.750,P=0.456)、不同青光眼类型(t=0.750,P=0.457)、不同青光眼持续时间(t=1.594,P=0.117)QOL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后停止药物治疗组QOL得分(67.49±19.30)高于术后继续药物治疗组(52.89±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4);按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3级分析显示不同组间QO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4,P=0.000);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对青光眼患者术后QO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F=1.427,P=0.250;后者F=1.605,P=0.211)。结论青光眼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明显偏低,其中就诊时病情程度轻、术后无需药物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报告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等效球镜均大于-10.00D的超高度近视28例(51眼)(-18.50D~-31.50D),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4例(31眼)(-15.50D~-30.00D)行phakic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65眼)(-10.50D~-16.50D)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CLE组与PACLs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LASIK组实际最佳矫正视力与预期最佳矫正视力符合率达90.8%.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LE)、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ACLs)、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研究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特征。方法 对 60例 ( 1 1 5眼 )正视眼儿童进行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测量 ,并得出角膜不规则指数 (CIM)与角膜表面形状系数 (SF)。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在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测量散光轴向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但此差异无临床意义。本组儿童正视眼CIM值为 :0 63± 0 1 4 ,SF值为 :0 2 7± 0 0 7。结论 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呈托力克光学面 ;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对于中央区角膜曲率测量有很好的一致性 ;儿童正视眼角膜表面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CIM约 0 63 )和非球面特性 (SF约为 0 2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