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中医医联体旨在有效提升基层中医医联体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浙江省中医院大力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紧密围绕合作协议,发挥省中医院管理、技术、人才、品牌等一体化优势,建立健全中医医联体内同质化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基层中医医联体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中医药服务水平、人才梯队建设和区域影响力提升。同时,努力克服群众就医观念“滞后”、基层中医医联体条件相对较差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实现浙江省中医院和中医医联体单位影响力、辐射力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32.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1949年由Leih和Cand首先报道,之后Zieve等再次对HM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33.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作为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密切相关。LGIN患者是否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目前仍存在争议,该文报道1例同时性多原发早期胃癌患者,其中1处病灶多次病理活组织检查均为LGIN,2处病灶分次行ESD治疗,2次治疗间隔3个月,术后病理提示2处病灶均为腺癌且浸润深度均为黏膜下层(SM1),第2处...  相似文献   
3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病程长,常伴有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它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现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骨  相似文献   
35.
36.
患者男性,55岁,因胸骨下段疼痛10小时于1986年元月10日入院,1982年和1985年4月曾有前间壁和下壁急性心肌梗塞史.体检:T37℃,P80次/分,BP120/80,一般情况可,双肺无异常.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37.
病例:患者 男,37岁,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两年,一年前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当地医院行“脾切除+断流手术”。  相似文献   
38.
王坤根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都有相当的临床实践经验,尤以诊治消化系统见长。王坤根教授认为:PLGC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应将扶正摆于首要位置,兼以去邪护膜,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饮食习惯及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高风险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GC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清PG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GC高风险患者1066例,根据内镜病理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组7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组209例、胃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stomach,GIN)组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stomach,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stomach,HGIN)共90例、GC组49例。比较不同病理状态下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PGⅠ/PGⅡratio,PGR)差异,并对其中339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估。[结果]CNAG组PGⅠ水平最高,CAG组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GC组PGⅡ水平最高,其次是CNAG组、CAG组和GIN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NAG组PGR最高,其次是GIN组、CAG组和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GIN组PGⅠ、PGR高于HG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1)。将PGⅠ≤70μg·L-1且PGR≤7定义为PG阳性,与CNAG组比较,CAG、GIN、GC组PG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2.44%(26/209)、15.56%(14/90)、36.37%(1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其中339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肝胃气滞证(110例)、肝胃郁热证(79例)、脾胃湿热证(24例)、脾胃虚弱证(35例)、胃络瘀血证(32例)、胃阴不足证(59例),以肝胃气滞证与肝胃郁热证较多(共占55.75%);胃络瘀血证PGⅠ及PGⅡ水平最低,与除胃阴不足证外的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络瘀血证PGR最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不同证型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GC高风险人群的PG水平有差异,PG检查对于胃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与PG水平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PG阳性和(或)胃络瘀血证将成为GC高风险人群筛查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40.
<正>病例:患者男,80岁,因"上腹部胀痛2月余,加重伴呕吐、黑便16 d"于2013年4月1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呈持续性,进餐后明显,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16 d前患者腹痛加重,伴呕吐、黑便,至当地医院就诊,腹部B超检查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胰头周边可见多枚低回声结节,最大3.9 cm×2.6 cm,建议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