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高精度梯度卡的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材料与方法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对序列设计的标准梯度波形进行实时计算得到补偿波形,将标准梯度波形和补偿波形分别送入两片独立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对模拟信号进行叠加产生补偿后波形;采用高速时钟和同步触发设计方法,对包含五组时间常数的预补偿波形进行了实时计算。结果在20 bit的DAC基础上实现了优于23 bit的高精度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大大缩短了预补偿波形相对触发信号的延时,并保证每次的延时恒定不变。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相较于模拟与传统数字涡流预补偿方法,高精度数字方法在涡流预补偿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析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66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将其依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则单用伊立替康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8d。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情况方面比较,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发性卵巢癌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在临床上是首选方案,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3.
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al biliary drainage,EN-BD)是指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施行的胆道置管引流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地应用ENBD作为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ENBD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本科自2000-2010年以来针对胆道疾病应用25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视力损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全年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视力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视力损伤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3 963名≥45岁中老年体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及问卷调查,年龄45~79岁,以45~59岁为主,占68.1%。男女性别比为1.2∶1,以城镇居民为主,占70.9%,检出视力损伤者996例,发生率为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视力损伤为因变量(否=0,是=1),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763)、有眼部疾病史(OR=2.5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18)、每日使用手机时间≥4 h(OR= 1.982)、糖尿病患者(OR=2.354)发生视力损伤的风险较高。结论 北京市≥45岁中老年体检者视力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眼部疾病史、每日使用手机时间、糖尿病患病情况是发生视力损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检验本室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eroset-A和Aeroset-B)结果的可比性,确保本室检验结果间的互认.方法 选用Aeroset-A作为参考仪器,用配套的多点定标液(MC Cal)作比对项目定标校准,初步精密度的测定:选两份样本(一份高值,一份低值)几乎同时在两台仪器上重复检测比对项目20次,打印出批内S、CV值.结果 精密度测定,两台仪器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处在0.82%~4.31%之间,各参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在0.9629~0.9990之间,校正后取得了较好一致性.结论 两台仪器间相关性较好,不同系统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但通过比对试验及校正后可以取得两者之间结果的一致性,从而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6.
蒋瑜  孙先桃  孙爽  卢跃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50-1653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靶向miR-14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视网膜母细胞瘤行眼球摘除患儿30例,收集患儿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NC组、si-MIAT组、miR-NC组、miR-145组、si-MIAT+anti-miR-NC组、si-MIAT+anti-miR-145组。采用RT-qPCR检测细胞MIAT和miR-145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D1、p21、Bcl-2、Bax、p-PI3K、p-Akt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AT与miR-145的靶向关系。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MIAT表达显著上调(3.61±0.28 vs. 1.05±0.11),miR-145表达显著下调(0.33±0.03 vs. 1.03±0.09,均P<0.05)。与si-NC组比较,si-MIAT组细胞活力显著下调;细胞凋亡率显著上调;p-PI3K蛋白、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45组细胞活力显著下调;细胞凋亡率显著上调(均P<0.05)。与si-MIAT+anti-miR-NC组比较,si-MIAT+anti-miR-145组细胞活力显著上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调;p-PI3K蛋白、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   结论   抑制MIAT表达、上调miR-145表达可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凋亡,抑制增殖,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7.
唐英  罗红  田甜  蒋瑜  万晋州  王紫薇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52-855
目的:实施前瞻性研究探讨双胎脐带插入方式与双胎特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孕11~14周经超声筛查为单绒毛膜双胎(MCDA)及双绒毛膜双胎(DCDA)孕妇,根据脐带插入方式分为脐带异常插入组(包括边缘性插入组及帆状插入组)和正常插入组。并比较不同插入方式的不良妊娠结局[双胎胎儿体质量相差大于25%(EFW>25%)、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FGR)、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结果:(1)共纳入319例双胎,DCDA 213例(66.8%),MCDA 106例(33.2%);边缘性脐带插入113例(35.4%),帆状插入42例(13.2%),正常脐带插入164例(51.4%)。(2)MCDA双胎中脐带帆状插入在诊断为sFGR(OR 8.55,P<0.05)、TTTS(OR 5.33,P<0.05)、EFW>25%(OR 4.27,P<0.05)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插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边缘性插入在诊断为以上三项中的比例与正常插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DA双胎中脐带帆状插入率与边缘性插入率在EFW>25%、sFGR中分别与正常插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边缘性插入组和帆状插入组中双胎中较小胎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插入组(P<0.05)。结论:脐带帆状插入在MCDA双胎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较高,而脐带帆状插入与边缘性插入在DCDA双胎中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不明显。孕期检查需要筛查脐带插入情况,能为双胎孕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对婴幼儿湿疹实施综合性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内确认的婴幼儿湿疹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干预组实施有计划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及一般的处理措施。随访一年,干预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和需激素治疗的病例数。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只有21.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3%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选42例病例中,干预组需激素治疗的,只有17例,而对照组有27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是治疗和预防婴幼儿湿疹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减少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终止婴幼儿湿疹过敏进程的发展,防止远端病变,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减少皮质激素的使用和副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妊娠11+0~13+6周胎儿颌面角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检查的单胎妊娠胎儿(妊娠11+0~13+6周),测量胎儿的头臀长(CRL)、NT和颌面角(FMFA)。随访胎儿的染色体检查结果。比较染色体整倍体胎儿与非整倍体胎儿的FMFA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染色体整倍体胎儿FMFA与CRL是否具有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FMFA测量对于识别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染色体整倍体胎儿FMFA为80.61°(79.94°~81.28°),非整倍体胎儿FMFA为91.24°(90.21°~92.25°);染色体整倍体胎儿NT为1.63 mm(0.90~2.43 mm),非整倍体胎儿NT为4.18 mm(3.12~5.44 mm)。染色体整倍体胎儿与非整倍体胎儿之间FMFA及N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y=-0.320 8x+100.32)。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当FMFA为87.5°时,FMFA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4.3%。结论 妊娠11+0~13+6周,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的FMFA明显大于整倍体胎儿;FMFA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单纯性单脐动脉(SUA)对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前诊断为SUA单胎妊娠胎儿中,分娩后证实为单纯性SUA胎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SUA组(n=80).多胎妊娠、胎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胎盘或羊水异常者予以排除.以出生时胎龄为配比标准,按照1∶1进行配对,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并且在本院分娩的80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两组胎儿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研究对单纯性SUA胎儿的产前诊断正确率为95.2%(80/84).②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G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者胎儿出生体重及身高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胎儿较正常胎儿出生体重轻,身高更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