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避孕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育龄夫妇如何选择一种合适有效的避孕方法是关系夫妻感情、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除了宫内节育器,最常用的避孕药具即避孕套和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套依靠阻断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达成避孕目的 ,具有操作方便,不受女性月经周期限制,无药具的各种毒副作用,且有一定的防止性传播疾病传播的优点;但其避孕有效率相对较低,易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过敏等缺点。短效口服药通过抑制排卵达成避孕目的 ,具有避孕有效率高,调整月经同期、减少经量、缓解痛经,降低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的发病率的优点;但它必须按月经周期周期性服药,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肝药酶诱导剂或拮抗类药物同用会影响其避孕效果。每位育龄妇女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环境合理的选用一种适合的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激痛点"为标志性特点的慢性软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激痛点是形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同时亦是其病理产物,常累及肌肉、筋膜、肌腱等部位,表现为颈部、肩部、腰背部肌肉固定压痛、牵涉痛、抽搐反应甚至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而针灸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水通道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通道1(aquaporin-1,AQP1)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透性蛋白,与消化道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1-2].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和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AQ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旨在探讨AQP-1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保留输卵管功能、维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及器官完整性越来越值得重视。本院采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我们在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过程中 ,发现细胞周期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为探讨 RA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特点 ,进一步观察了 RA诱导 HL- 6 0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周期的改变 .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和细胞系 成人初治 M316 (男 10 ,女 6 )例 ,平均年龄 36 (13~ 5 1)岁 ,诊断符合 FAB分类诊断标准 .骨髓标本均取自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液 ,RA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每周取材一次 ,至患者骨髓缓解为止 .正常对照 2 0例 ,取材于非血液病患者的正常骨髓 .HL - 6 0细胞系由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图像采集系统(RetCamⅡ)研究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646例新生儿,在出生3d内采用RetCamⅡ拍摄眼底照片,观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833例)和剖宫产组(1813例),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并对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胎儿性别、胎儿体重、产程、产妇年龄、孕周以及是否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进行计数。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新生儿发生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总体发生率为20.50%(747/3646),6.80%(248/3646)单眼发病,13.69%(499/3646)双眼发病。其中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率为36.66%(672/1833),高于剖宫产组的4.14%(75/1813)(X^2=591.800,P〈O.01)。在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产程短者(〈6h)的发生率为39.0%(337/864),高于产程长者(≥6h)的34.6%(335/969)(X^2=4.055,P=O.044);胎儿宫内窘迫者发生率为61.0%(100/1641,高于非胎儿宫内窘迫者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34.3%,572/1669)(X^2=45.856,P〈O.01)。而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性别、体重、产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tCamⅡ可以很好地记录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与分娩方式有关,经阴道产中与是否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产程长短有关,而与新生儿性别、体重、产妇年龄、孕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血清表面抗原蛋白前S1抗原( preS1Ag)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HBsAg阳性患者2545例( HBV感染组)、HBsAg阴性即健康体检者172例(对照组),均同步检测外周静脉血HBsAg、HBeAg、preS1Ag及HBV DNA。结果 HBV感染组中preS1Ag阳性1845例(72.50%), HBeAg阳性808例(31.75%),HBV DNA阳性1173例(46.09%);对照组preS1Ag阳性4例(2.33%);两组间preS1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V感染组preS1Ag阳性患者中HBsAg>250 ng/mL、HbeAg阳性、HBV DNA≥103 copy/mL的比例均大于preS1Ag阴性患者(P均<0.05)。 HBV感染组HBV DNA≥103 copy/mL的患者中,preS1Ag阳性组与preS1Ag阴性组间不同HBV DNA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莽吉柿(Garcinia mangostanaSL.)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0μg/ml、0.75μg/ml、1.25μg/ml、2.5μg/ml、5μg/ml的莽吉柿提取物体外培养Hela细胞,CCK-8法检测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莽吉柿提取物体外培养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活性氧(Cell reactive oxygen, ROS)表达水平;不同浓度莽吉柿提取物体体外培养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ERK的表达。 结果: 莽吉柿提取物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IC50为1.63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 0、2.5μg/ml、5μg/ml的莽吉柿提取物处理后Hel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30 ± 0.10)%,(4.19 ± 0.24)%,(14.03±0.2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0、5μg/ml的莽吉柿提取物处理后,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显著提高(P<0.05),mean值分别为(129796 ± 1336)和(481665 ± 9804)。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其ROS荧光水平显著提高。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宫颈癌Hela细胞中Bcl-2蛋白显著降低、BAX蛋白显著升高、p-ERK蛋白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莽吉柿提取物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氧化损伤,调控肿瘤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进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IV 1反式激活蛋白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 ABL(TATPTD BCR ABL)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跨膜转运和通过血脑屏障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TD BCR ABL融合蛋白 ,经Ni NTA树脂亲合层析 ,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体内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组织细胞内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①表达和纯化了分子量为 2 3× 10 3的PTD BCR ABL融合蛋白 ;②在接受融合蛋白的小鼠肝、脾、肾及心肌组织的细胞内检测到了PTD BCR ABL融合蛋白 ;③接受融合蛋白的小鼠脑组织细胞中可以检测到融合蛋白的存在。结论 PTD可在体内介导较大分子量的融合蛋白进入组织细胞和通过血脑屏障 ,有望为利用外源性蛋白质进行细胞内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相关危险因素,探索2型糖尿病对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共601例,统计患者相关信息及化验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腹主动脉瘤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动脉瘤横径为(51.48±12.50)mm,非糖尿病组动脉瘤横径为(59.36±19.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瘤横径与2型糖尿病(标准化系数β=-0.142)及空腹葡萄糖(标准化系数β=-0.108)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腹主动脉瘤的保护性因素,具体机制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