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47例鼻咽癌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治疗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常规行外照射68~70Gy后复查CT或MRI,有咽旁间隙残留的98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咽旁间隙插植后装补量(插植组),共47例。插植的方法是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经颌下插入1~3根施源管至咽旁区。后装机采用核通公司生产的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补量12~15Gy/4~6次/2~3d(2次/d,2.5~4Gy/次,每次间隔>6h);另一组行耳后野补量12~14Gy(对照组),共51例。结果:插植组与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插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放射反应中的口干及张口受限等,插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为鼻咽癌咽旁间隙的补量,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可显著提高咽旁间隙区残留的局部控制率,且晚期放射反应显著低于耳后野补量照射,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IA、PCEA)在外科手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布为PCEA组,PCIA组和对照组.PCEA和PCIA组给予相应的方法镇痛,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观察术后6小时VAS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PCIA组尿潴留的发生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EA 的肠蠕动恢复快于PCIA(P<0.01),但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他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后6小时血清皮质醇量高于PCA镇痛组(P<0.01).结论:PCEA 和 PCIA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肠蠕动恢复较PCEA慢.  相似文献   
53.
王明丽  蒋军  王莉英  史定国  范界宇 《中国药房》2008,19(25):1950-1951
目的:分析4种直肠给药剂型在直肠中的分布特点。方法:以亚甲蓝为指示剂,制备浓度均为0.5%的栓剂、灌肠液、凝胶剂和泡沫剂,将12只家兔分为4组,将4种制剂分别经直肠给药,2h后解剖,观察家兔直肠染色部分的长度、染色的深度、黏膜皱襞是否染色及制剂在体内保留时间等指标。结果:4种剂型中,泡沫剂组着色部分最长,平均达(28.3±1.3)cm(P<0.05),且颜色最深;栓剂组着色部分最短,平均为(12.5±0.8)cm,且颜色最浅,但制剂保留时间较长。凝胶剂组与灌肠液组着色长度和保留时间介于上述2种剂型之间。结论:泡沫剂在治疗直肠结肠疾病给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
蒋军  陈东明 《华夏医学》2007,20(4):732-733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联合骶麻应用于混合痔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接受混合痔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1.0%利多卡因组(L组)、0.375%布比卡因联合1.0%利多卡因组(R组) 、1.0%利多卡因组(B组),观察三组麻醉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麻醉起效时间、显效率、术后卧床时间、麻醉毒性反应和尿潴留发生率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 B组中7例(23.3%)因为麻醉维持时间不足而追加局麻药,L组、R组均没有追加,B组与L组、R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L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为(5.8±2.1)h,R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为(5.6±2.6)h, B组为(2.2±1.9)h,B组与L组、R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L组、R组术后镇痛时间更长.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1.0%利多卡因骶麻用于混合痔切除术是安全而有效的.且术中单次给药仍有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5.
我院2005年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莉英  蒋军  唐震  何慧 《中国药房》2007,18(2):125-127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1 377株条件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1 377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24.55%,革兰阴性杆菌占75.4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0.25%和65.71%,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占47.87%和52.86%,在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配能和亚胺培南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和掌握细菌耐药变迁动态,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临床药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也从最初的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收集、药物信息咨询等基本工作逐步深入到临床一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工作。我院自2003年起,临床药师进入临床科室,学习专科用药知识,参与临床用药实践。有人认为,病例讨论是培养专科临床药师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57.
1临床资料患者农民,男,34岁,已婚。因为反复腹泻、剑突下疼痛2年,加重半月,于1996年10月入院。1994年起不明原因每隔3~5d出现1~2d大便次数增加,为黄色稀便或水样便,量较多,发病时5~6次/d,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感,也无畏寒发热,未经正规诊治。病情缓慢进展,偶有剑突下隐痛。1996年4月起剑突下隐痛加重,伴有明显乏力,腹泻天数较前频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美学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诊治的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21例,观察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21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腹泻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45例,阳性率为56.3%。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6个月至1岁患儿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6个月及>1岁两个年龄段(P<0.05)。45例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微生物,除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最多外,细菌以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最为常见。腹泻患儿在夏秋两季发生病毒、细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最为明显,但对亚胺培南、头孢类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结论针对腹泻患儿,要加强其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充分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我科自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应用胃镜下喷洒石明止血液治疗 65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5例中男 42例 ,女 2 3例 ;年龄 1 7~ 79岁 ,平均 5 1岁。均为有呕血、黑便或上腹疼痛的急诊患者。经胃镜检查证实急性胃粘膜病变3例 ,胃溃疡 39例 ,胃癌 4例 ,十二指肠溃疡 1 9例。镜下所见喷射性出血 5例 ,涌出性出血 1 6例 ,活动性渗血 44例。1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前期处理 ,包括输血、输液及纠正失血性休克。局部喷洒自制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