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一种效应成像,其成像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大多均集中在中高场强的MR机上,对于应用更为普遍的低场强MR机来说,适当选取各成像参数,进一步提高血管成像效果,仍是一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将与血流关系较为密切的参数TR、TE、FA和功能SSP、MTC  相似文献   
23.
目的:构建抑制性差减cDNA文库筛选鉴定慢性间歇性缺氧兔模型肝脏相关基因.方法:选取24只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普通饲料喂饲组,高脂饲料喂饲组,间歇性缺氧组和高脂并间歇性缺氧组.提取高脂组和高脂并间歇性缺氧组兔肝脏组织mRNA,酶切cDNA,分别与不同的接头连接,经过两轮差减杂交和两次抑制性PCR后得到两者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将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差减cDNA文库.挑选克隆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基于高脂组和高脂并间歇性缺氧组兔腹主动脉和肝病理改变的基础,构建的差减cDNA文库包含500个克隆,其中462个有插入片段,大小为250~700 bp.鉴定获得1个新基因Cthrc1,GenBank登录号XM_418373.结论:对Cthrc1基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慢性间歇性缺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4.
空蝶鞍于1951年由Bush发现,1969年被Colby命名为“空蝶鞍综合征,随着磁共振显像(MRI)的应用,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现收集我院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资料完整的空蝶鞍病例56例.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东莨菪碱+氯丙嗪+安定用于海洛因成瘾的快速脱瘾治疗荣耀远*吸毒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帮助成瘾者戒毒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组病例试用东莨菪碱+氯丙嗪+安定快速脱瘾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0岁,...  相似文献   
26.
我院是一所年轻的中等规模的行业医院,与多数中小型医院一样在医院病案管理上与大型医院相比有很大差距,回顾建院10多年来病案管理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差距或日缺陷。  相似文献   
27.
荣耀  曹伟  孔凡彬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07-120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方法 采用GE MSCT扫描机,连续增强扫描,对2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结果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5例,穿孔机透性溃疡4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7例,内膜渗漏2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1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3例,主动脉夹层3例.结论 MS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CT图像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回顾性分析4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比较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腕关节骨折的差异.结果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两种方法诊断腕关节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腕关节骨折,可以准确区分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头状骨、钩骨不伴错位的线性骨折及复合骨折、粉碎性骨折伴撕脱的情况.结论 工作站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初步探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中基础及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优化实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停搏患者3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196例,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治疗;B组:190例,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基础上优化实施治疗.具体方案为:(1)基础生命支持阶段的优化.判断神志→呼救→摆放体位→开放气道→人工循环→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人工呼吸为30∶2),由传统的ABC步骤调整为ACB.(2)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的优化,①成立5人心肺复苏小组(2名医生,3名护士);②基于复苏指南中已肯定疗效的复苏药物,在目前应用的合理剂量及时间内建立复苏药物的统一应用流程,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的规范化;③在1 min内完成电除颤;④在3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⑤"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仪适当延长心肺复苏时间至1 h,保证有效按压.分别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 A、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5.82%(31/196)和26.84%(51/190), A、B组自主呼吸恢复率分别为14.80%(29/196)和25.26%(48/190),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及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P<0.05);A、B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12.38±3.96 )min和(7.52±2.87 )min,A、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52.70±10.80)min和(76.56±8.29)min,B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B组24 h存活率分别为15.82%(31/196)和26.84%(51/190),A、B组出院存活率分别为13.27%(26/196)和21.58%(41/190),B组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优化实施方案较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和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0.
<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是一种由小气道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1])。由于本病较少和严重,儿科及影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延误治疗,影响预后。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该病的诊断率已有所提高。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及CT表现,现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