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恩丹司琼与托烷司琼临床止吐效果的随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5-HT3受体拮抗剂第一代药物恩丹司琼与第二代托烷司琼临床止吐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30例血液科常规联合化疗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恩丹司琼8mg,bid或托烷司琼5mg,qd,药物疗效主要根据恶心、呕吐控制情况来评价。结果: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分级显示,恩丹司琼与托烷司琼均具有良好的止吐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P〉0.05)。结论:恩丹司琼与托烷司琼均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止吐药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缓解后强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及造血重建的影响;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15例AML患者缓解后予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此后有3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7例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结果 2例在CR1期行非血缘allo-SCT,日前均无病生存,1例在复发期行单倍型allo-SCT,在+110天复发;7例行APBSCT的患者中3例无病生存,另外4例复发;未行移植的5例患者均死亡.7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 7.33×108/kg,中位CD+34细胞6.9×106/kg,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11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3大.具有预后良好核型的患者3例,2例无病生存;具有预后不良核型的患者4例,2例行allo-SCT,1例行APBSCT,目前均无病生存,另外1例死亡;具有预后中等核型的患者共6例,其中1例联合APBSCT,目前无病生存,其余患者均死亡.结论 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缓解后强化治疗患者复发率较高,具有预后中等和不良染色体核型的患者行allo-SCT可能改善预后;采用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强化治疗的患者均能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并能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性,72岁.因腹胀4月余于2007年12月14日入北京医院. 1 病例摘要 1.1 病史 患者2007年8月无诱因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于外院发现腹水、肝脾肿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缓解后强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及造血重建的影响;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15例AML患者缓解后予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此后有3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7例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结果 2例在CR1期行非血缘allo-SCT,日前均无病生存,1例在复发期行单倍型allo-SCT,在+110天复发;7例行APBSCT的患者中3例无病生存,另外4例复发;未行移植的5例患者均死亡.7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 7.33×108/kg,中位CD+34细胞6.9×106/kg,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11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3大.具有预后良好核型的患者3例,2例无病生存;具有预后不良核型的患者4例,2例行allo-SCT,1例行APBSCT,目前均无病生存,另外1例死亡;具有预后中等核型的患者共6例,其中1例联合APBSCT,目前无病生存,其余患者均死亡.结论 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缓解后强化治疗患者复发率较高,具有预后中等和不良染色体核型的患者行allo-SCT可能改善预后;采用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强化治疗的患者均能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并能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5.
郑洋  范芸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6):756-758
目的 对上海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特征及常见变应原分析,为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过敏性疾病相关因素调查并进行常见9种变应原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例特征及变应原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变应原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支气管哮喘病例1 944例,病例年龄1~70岁,以46~60岁所占比例最大,占27.62%。夏季发病病例所占比例最大,占37.86%。检出变应原阳性1 497例,阳性率为77.01%,其中单项阳性894例(45.99%),2项及以上阳性583例(29.99%)。阳性率最高为户尘螨,阳性率为56.94%,其次为屋尘,为4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1.799)、其他过敏性疾病(OR=2.121)、有毒有害颗粒接触史(OR=2.406)、潮湿环境及霉变物质接触史(OR=2.751)均为支气管哮喘变应原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以夏季居多,变应原以户尘螨及屋尘为主。哮喘家族史、其他过敏性疾病、有毒有害颗粒接触史、潮湿环境及霉变物质接触史为支气管哮喘变应原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中药成分PE对老年人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老年人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凋亡过程,探讨中药成分PE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淋巴细胞表型,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应答;用流式细胞仪及自动图象分析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老年人淋巴细胞比青年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能力低,CD45RA^ 细胞亚群减少,而CD45RA^ 细胞亚群增多,后者易发生凋亡。而中药成分PE对老年人淋巴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结论 老年人淋巴细胞易于细胞凋亡,取决于活化,称为活化诱导性细胞死亡,此在免疫衰老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启示可从中药开发细胞凋亡的调节药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陕西省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为该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42家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2014-2016年革兰阴性菌相关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检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29 343株[66.9%(29 343/43 830)]、32 955株[68.3%(32 955/48 258)]和43 206株[69.9%(43 206/61 819)];标本来源前5位者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和伤口脓液。分离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64.3%、61.7%和61.4%;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3.0%、37.80%、32.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5.7%和1.4%;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8.8%、3.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2.6%、29.0%和27.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6.2%、51.3%、58.0%。结论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现象普遍,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时了解细菌耐药变化趋势,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8.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还是一门蕴含文化底蕴的艺术.由于刺绣操作容易、设施简单、效果明显,同时在开展刺绣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还能在活动中陶冶幼儿的审美,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本文将对刺绣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开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9.
交往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交往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就开始,通过交往,儿童可以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日后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小班是幼儿教育的起步阶段,角色游戏对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开发角色游戏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报告各指标不同孕周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提高筛查效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26 140例自然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血清生化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描述不同孕周孕妇筛查指标的参考区间及中位数。结合产前检查资料用软件评估计算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风险率,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不同孕周孕妇DS、ES、NTD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的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DS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AFP、uE3水平从孕14~21周逐步上升而HCG值从孕14~21周逐步降低。26 140例孕妇中DS高风险1 841例(7.04%)、ES高风险166例(0.64%)、NTD高风险456例(1.74%)。不同年龄组间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35岁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不同年龄组间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不同体质量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体质量组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体质量>65kg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体质量组(P<0.05);不同孕周组孕妇DS、ES、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其他孕周(16~21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孕16~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TD筛查高风险率仅在孕15周和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意义重大;高龄及高体质量孕妇患DS、ES的风险提高,育龄妇女应把握生育年龄并做好体质量管理;最佳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周时机为孕16~1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