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脂质体多柔吡星40 mg·m~(-2)·d~(-1),d1;地塞米松40 mg/d口服d1~d4,dq~d12,d17~d2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 mg和5%葡萄糖注射,滴注4 h以上,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生骨痛、脊椎骨折和高钙血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R)-5b、Wnt抑制剂(DKK1)、白细胞介素(IL)-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骨痛发生率为6.67%(1/15例),低于对照组13.33%(2/15例,P<0.05)。试验组脊椎骨折发生率为6.67%(1/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15例,P<0.05)。试验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3.33%(2/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4/15例),(P<0.01)。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29.32±3.84)个月,对照组为(14.32±2.93)个月(P<0.05)。治疗后,试验组TRACR-5b为0.99±0.02,IL-6为1.02±0.03,DKK1为1.08±0.01,Runx2为0.84±0.02;对照组TRACR-5b为0.77±0.03,IL-6为0.52±0.04,DKK1为0.65±0.03,Runx2为1.13±0.03(均P<0.05)。试验组8例(53.33%)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泻,乏力6例(40.00%),血小板减少4例(26.67%),肢短麻木5例(33.33%),发热7例(46.67%),憋气和心慌7例(46.67%),体位低血压3例(20.00%),视觉障碍1例(6.67%);对照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11例(73.33%),乏力9例(60.00%),血小板减少9例(60.00%),肢端麻木11例(73.33%),发热12例(80.00%),憋气和心慌11例(73.33%),体位性低血压9例(60.00%),视觉障碍5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可有效延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少骨痛、脊椎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与调节成骨或破骨细胞因子TRACR-5b、DKK1、IL-6和Runx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叙述了什么是卫生许可及预防性卫生监督发证及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规范发证程序和规范许可项目二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规范卫生许可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食管异物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食管异物患者,给予其完善的术前准备(如禁饮禁食、心理护理及各项身体检查等)和术后饮食护理,对术后患者食管的穿孔情况及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积极地预防,做好健康宣讲教育工作。结果:50例食管异物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食管穿孔,有3例患者出现少量出血,有4例患者出现食道感染。在接受精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及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食管异物患者进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评价人胎盘组织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stem/progenitorcell,HSPC)的归巢能力,采用机械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胎盘组织及脐动、静脉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检测三者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归巢相关黏附分子CD44、CD11a、CD62L、CD49d、CD49e和CD5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胎盘组织CD34+细胞及CD34+CD3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脐动、静脉血;脐动脉与脐静脉血中HSPC百分率没有明显差异。胎盘来源CD34+细胞高度表达黏附分子CD11a、CD49d、CD44、CD49e及CD54,其中表达CD49e及CD54水平明显高于脐动、静脉血CD34+细胞。胎盘来源的CD34+CD62L+细胞百分率为(64.58±15.52)%,低于脐静脉血来源的表达。结论:人胎盘富含HSPC。胎盘来源的CD34+细胞多数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近似或高于脐血,提示胎盘HSPC的归巢能力有可能强于脐带血。  相似文献   
16.
王永丽  苏蕊马丽 《护理研究》2007,21(9):2438-2439
2006年1月19日,我院与上海肺科医院合作,成功完成1例同种异体左单肺移植术,由于肺脏移植的特殊性,移植肺与外界相通,肺本身防御功能破坏,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肺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1]。因此,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永丽  苏蕊  马丽 《护理研究》2007,21(26):2438-2439
2006年1月19日,我院与上海肺科医院合作,成功完成1例同种异体左单肺移植术,由于肺脏移植的特殊性,移植肺与外界相通,肺本身防御功能破坏,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肺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1]。因此,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19岁,农民,身高170 cm,体重45 kg。因反复胸闷、气短伴胸痛1个月,于2005年8月收治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左肺呼吸音低,自带左胸管1根,ECT显示阻塞性肺疾病;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1%,二尖瓣轻度反流;CT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肺大疱先天性肺囊肿;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先天性肺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变化,评估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神经损伤的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LASEK手术患者34例(68眼).测定2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2个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LASIK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 582±175)μm、(58.82±0.53)mm.术后1周[(208±32)μm]、1个月[(254 ±32) μm]、3个月[(588±65)μm]、6个月[(648 ±65) μm]、1年[(938±119)μm]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降低(F=7.13,P<0.05);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0.147,P>0.05).术后1周[(0.59±0.40)mm]、1个月[(15.59±2.67)mm]、3个月[(41.18±3.44)mm]、6个月[(52.88±2.58)mm]时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F=78.13,P<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144,P>0.05).术前LASEK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 406±195)μm、(58.82±0.53)mm.术后1周[(182±33)μm]、1个月[(538±83)μm]、3个月[(784±74)μm]、6个月[(1024±74)μm]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降低(F=34.51,P<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906,P>0.05);术后1周[(1.18±0.53)mm]、1个月[(38.82±3.11)mm]、3个月[(55.29±1.00)mm]时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F=361.98,P<0.05);术后6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0.899,P>0.05).LASEK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知觉恢复优于LASIK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在术后6个月和1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恢复优于LASIK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住院CHF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心内科常规治疗+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心内科常规治疗)各30例,在入组时、入组后3个月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 入组3个月时干预组HRSD和HAMA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F-36的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内科治疗相比,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CHF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高龄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的高龄DLBCL患者34例,其中10例采用单纯的CEOP化疗方案,24例采用利妥昔单联合化疗的R-CEOP治疗方案。比较2种治疗方案下患者近期疗效、长期随访生存率、不良反应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采用R-CEOP治疗方案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6.7%(16/24)、长期随访生存率第1、2、3年为87.5%、75.0%、54.0%,显著高于CEOP组[近期总有效率50.0%(5/10),第1、2、3年长期随访生存率为81.8%、6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及严重程度低于CEOP组(80.0%),血清中Ig G、Ig A、Ig M发生降低变化的百分比(72.7%、77.3%、72.7%)高于CEOP组(20.0%、30.0%、3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高龄DLBCL疗效确切,高龄DLBCL患者对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但利妥昔单抗易使高龄DLBCL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降低而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