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乳腺外科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6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法、临床特点等。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多发于育龄期或者有过哺乳史的妇女,多发于单侧,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乳房肿痛及有肿块,其次会出现皮肤红肿、淋巴结肿大、发烧等,74.4%的患者出现乳头凹陷,67.5%的患者伴有细菌逆行性感染有关。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且复发率高,达到21.9%。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未明,临床上容易反复发作,表现形式多样,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极大难度,需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定制治疗方案,以求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2.
李东海  李勇  齐庆  肖红丽 《陕西中医》2010,31(12):1626-162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二藤洗剂(南蛇藤、忍冬藤、三桠苦、大飞杨、黑面神、虎杖等)外洗治疗本病3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祛班消疱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祛瘀复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外用外用紫龙膏,头皮部皮损使用乐肤液外擦。对照组48例内服复方青黛胶囊;治疗组52例根据中医从瘀热互结理论给予清热祛瘀中药内服(拔契、生地,紫草、大青叶、丹皮、川红花,桂枝,赤芍、川芎、甘草。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观察两组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瘀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表明从瘀热互结论治本病切中病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东海  李勇  齐庆  肖红丽 《陕西中医》2012,33(8):1048-1050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对103例斑秃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体质分型;结果:103例患者中,单一体质32例,占总病例数的31.07%,兼杂体质71例,占总病例数的68.93%;平和质(正常体质)16例,占总病例数的6.22%;病理体质者87例,占总病例数的93.78%,气郁质出现频率最高(31.91%)。结论:兼杂体质是斑秃患者的主要病理体质,气郁质在本病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铁涛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湿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按照湿疹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对教学方法、人员配置、教学内容、教学各个步骤流程及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床边教学方式,实施理论和临床"一体化"教学,学生直接在临床中学习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深入基层多实践,早进临床早临证,了解诊治疾病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强化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AR42J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10 nmol/L雨蛙素刺激)、Ang(1-7)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ng(1-7)+10 nmol/L雨蛙素)及Ang(1-7)受体抑制剂A779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779+10 nmol/L雨蛙素)。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AR42J细胞,模型组用10 nmol/L的雨蛙素刺激AR42J分别于15 min、30 min、2 h、6 h、12 h及24 h收集细胞,Ang(1-7)组为不同浓度Ang(1-7)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A779组为不同浓度A779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LR4及NF-κB在AR42J中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AR42J细胞中可见TLR4及NF-κB均于细胞胞浆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先增高后减少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及6 h显著升高,12 h显示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F-κB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现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6 h、12 h及24 h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g(1-7)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70±0.046 vs 0.893±0.057,0.520±0.071 vs 0.750±0.057,P值均0.05)。A779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80±0.045 vs 0.563±0.088,0.617±0.071 vs 0.453±0.054,P值均0.05)。结论雨蛙素刺激的AR42J细胞中,Ang(1-7)能够下调TLR4,抑制NF-κB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等途径收集1983-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方法学评估采用Jadad评分,用于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采用Egger′s试验与Begg′s试验评价发表偏倚;荟萃分析使用Revman 5.0和Stata 10.0软件完成.结果 纳入的9项RCTs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较亚胺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的治疗中细菌清除率较高(OR:1.62, 95%CI:1.03~2.53),临床痊愈率亦较好,差异具有临界的统计学意义(OR:1.39, 95%CI:1.00~1.94);临床有效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亚胺培南组发生率较高(P<0.01);该荟萃分析Begg′s试验显示没有发表偏倚(P>0.05).结论 美罗培南在中、重度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其细菌清除率、临床治愈率略优于亚胺培南,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肺健脾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肺健脾饮内服,对照组采用四环素内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和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所用清肺健脾饮有改善面部皮损的作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出现腹泻,对照组6例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结论:清肺健脾饮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肺热脾虚论治寻常型痤疮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清肺健脾中药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64例)采用自拟清肺健脾汤(主要由鱼腥草、地骨皮、牡丹皮、黄芩、五指毛桃根、白术、茯苓、赤芍、炙甘草等组成) 内服,对照组(41例)采用四环素内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和体征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对临床痊愈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有改善面部皮损和脂溢程度的作用(与治疗前相比,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出现腹泻,对照组6例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健脾汤是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火针治疗寻常疣3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火针组300例采用火针治疗,微波组126例采用微波治疗,平阳霉素组120例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67%,微波组总有效率为100%,平阳霉素组总有效率为84.17%。火针组与平阳霉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火针组与微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微波组与平阳霉素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火针治疗寻常疣具有简、便、验、廉、安全可靠的优势,适合在社区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