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阐述3D打印PEEK材料置入后随访的CT特征及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间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入后的CT图像1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观察、测量CT值等方法分析假体形态、密度改变及假体-骨界面的情况。结果 10例假体均未发生变形及折断,各个假体与骨接触面密度均无较大改变,残留骨与假体接触面发生不同程度骨质吸收。10例中有5例残留骨表面出现骨膜新生骨,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脱位表现。均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CT可以评估假体的位置、形态、密度改变及与自体骨间关系,可以发现相应的并发症,是这类手术患者术后首选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很多,但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即满足安全外科边界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特制型人工假体置换在肱骨近段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定制型人工假体对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间的16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行保肢术.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4~56岁,平均(27±3)岁.病理证实:骨肉瘤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4例.骨巨细胞瘤按Campanicci分级:4例为Ⅲ级.其它12例患者以Enneking分期:Ⅱa期2例,Ⅱb期10例.除骨巨细胞瘤外均辅予术前、术后化疗.结果平均随访32个月(6~84个月),置入假体无感染、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人工肩关节不完全脱位2例(12.5%,2/16).术后肩关节功能按国际保肢学会(ISOLS)标准评分,优良率81.3%(13/16,评分≥24分).结论应用特殊定制的人工假体置换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获得较为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1例肢体骨恶性肿瘤首诊失误的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及挽救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5年12月问收治的21例首次诊疗失误的肢体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2个月(6~67个月)。21例中,骨巨细胞瘤(GCT)3例,骨肉瘤12例,尤文氏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纤维肉瘤1例,恶性骨母细胞瘤1例。其中,2例误诊为“骨囊肿”行病灶刮除植骨;19例误诊为“骨髓炎”行病灶刮除,3例加用灌洗引流。再治疗方法:广泛性截肢10例,11例保肢后再截肢5例,除GCT外均辅以化疗。死亡8例(38.1%),存活13例(占61.9%),其中4例为带瘤存活。11例保留肢体的患者,按Enneking的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72.7%(8/11)。结论恶性骨肿瘤应强调首次诊疗的正确性及规范性,建立完善的转诊制度是减少治疗失误的有效途径。对于首次诊疗失误的患者,推荐以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慎用保肢术。  相似文献   
14.
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DSA机、X线或CT等)引导下应用特殊穿刺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病变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一种介入新技术.笔者自2004年7月开展PVP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椎体内治疗脊柱转移癌,发现局部抗肿瘤作用明显,现报道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4月共治疗10例,其中胸椎6例,腰椎4例,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进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PMMA按粉、液及造影剂比例为3:2:1进行调配,“牙膏期”用螺旋式加压装置推入,骨水泥注射量胸椎为4—6ml,平均4.8ml,耀椎为5~8ml。平均6.0ml。结果10例PVP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39.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19.6ml。无骨水泥渗漏、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10例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8个月,9例症状体征消失。未出现新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无复发;1例L3血管瘤术后1年仍感腰部轻度阵发性隐痛,但可正常生活工作,无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5 9岁 ,因“陈旧性左髋关节脱位 2年”于 1999年 8月 3日入院。患者 1996年车祸致左髋臼粉碎骨折并股骨头中心脱位 ,在外院行手术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术后 3个月出现左髋部疼痛 ,跛行加重。X线片显示 :左髋关节后上脱位。 1997年再次手术复位 ,9个月后复查发现左髋关节再次脱位 ,因无疼痛 ,活动尚可 ,未再治疗。现因活动时出现疼痛 ,遂到我院治疗。查体 :左髋部外上隆起畸形 ,见陈旧性瘢痕 ,左下肢轻度内收 ,短缩 4cm ,髋关节屈曲受限 ,达90°。X线片示 :左髋臼陈旧性粉碎性骨折 ,左髋关节脱位 (图 1)。充分牵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196例脊柱肿瘤患者采用PVP术。其中男99例,女97例,年龄23~85岁,平均60.4岁。176例为脊柱转移瘤,原发肺癌66例,乳腺癌55例,肝癌19例,大肠癌15例,胃癌9例,前列腺癌12例;多发性骨髓瘤16例;脊柱恶性淋巴瘤4例。累计颈椎32例,胸椎93例,腰椎71例。脊椎节段1个节段135例,2个节段50例,>3个节段11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ale,VAS)的变化,X线片测量病椎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196例279节椎体成形术获得成功,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1~9ml。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取得脊柱的稳定。随访6个月~3年,193例(98.5%)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1.5%)改善不明显,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的平均前缘高度(术前15.71±2.80mm,术后16.61±3.01mm),中线高度(术前13.65±2.93mm,术后14.52±2.72mm),后缘高度(术前23.67±2.81mm,术后23.70±3.1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肺癌和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个月,乳腺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其他转移肿瘤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多发性骨髓瘤平均生存时间2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关节假体置换术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疗效。方法1998年10月~2006年7月,对1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行瘤段切除并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患者病程1~3个月。影像学提示瘤灶位于股骨远端9人,胫骨近端6人,病变范围9~11cm。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骨肉瘤。按Enneking分期均在Ⅱa期。术前均行1~2个疗程的化疗。术前根据X线、CT或MRI测量设计匹配的假体,假体略长于截骨段1—2cm。髌韧带及侧副韧带重建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上。结果1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随访2~6年,平均4.5年。患儿身高增加了4—6cm,患肢短缩1—3cm,均能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结论对于半关节假体应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具有保留正常骨骺,最大限度减少术后患肢短缩,并为成年后行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15岁。因“右膝关节外侧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1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202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活动后疼痛,休息后可缓解。2021年10月疼痛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影像学检查示:右胫腓骨上端稍膨大,右股骨下段、胫腓骨上段异常信号,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后转入院。入院体格查体:患者右胫骨上段近膝关节外侧处压痛,无红肿、渗液,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侧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屈伸活动度0°~60°,右侧膝反射稍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是为了探讨、评价骨恶性肿瘤及骨转移癌瘤段切除重建的意义,此法对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应用瘤段切除后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是原发还是继发,肿瘤生长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修复。1、北京亚华公司提供的长柄人工股骨头6例;2、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牙托粉假体)4例(全肱骨假体1例、肱骨上段假体1例、桡骨远段假体1例、加长人工股骨头假体1例);3、自体腓骨骨移植显例、自体排骨加髂骨移植1例;4、瘤段切除后关节融合术3例,5、腓骨上端骨肉癌瘤段广泛切除1例。结果:1、近期疗效:18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14例占87%,术后疼痛减轻2例占13%。下肢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者均在3周下床活动走路中不使拐仗着占66%、使用单拐者占33%。2、中远期疗效:术后随访5月-13年,平均4.8年,现存活共计11例占74%。结论:瘤段切除后应用上述不同的方法修复重建保留肢体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能恢复肢体绝大部分和部分功能、消除和减轻疼痛、延长寿命、减低残疾率,提高生存质量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