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初珍  罗芸 《现代保健》2014,(31):114-116
目的:对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方法:选择本医院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接诊的经确诊的患者80例,对根据组织学病变程度划分的三种级别的AEH患者进行MP和MT的治疗。对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的变化,评估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并通过患者症状变化来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在记录统计80例患者治疗的疗程中,I级患者所用疗程较短,III级患者的疗程较长,大多数患者需要3~4个疗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AEH,在使用MP和MT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小,且I级的患者变化更为明显。3个级别的AEH患者的临床症状在4个疗程的治疗后,其疗效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有反应的患者占到85%,但是仍有15%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甚至发生了癌变。结论:MP和MT能够减小EM的厚度,对不同级别的AEH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疗效较重度的更为显著,是临床治疗AEH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处置牙周炎患牙根面牙骨质后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上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例,重度牙周炎拔除的后牙36例.每颗牙取釉-牙骨质界下2 mm牙根,制成2片4 mm×4 mm×1 mm的牙骨质片,对每个牙周炎患牙进行编号.健康牙作为阴性对照组,36颗牙周炎患牙中,每颗牙的1个牙片不进行根面处理,作为牙周炎组.其余36片牙周炎牙片随机平均分成6组: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组、SRP+抗菌肽A组、SRP+抗菌肽B组、SRP+EDTA组、SRP+ Nd:YAG激光组和SRP +Er:YAG激光组.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每个牙片的内毒素浓度.按照编号,记录每颗牙的内毒素浓度,计算每组每个牙周炎患牙治疗前、后内毒素浓度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牙周炎组相比,各治疗组内毒素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SRP组相比,SRP+抗菌肽A组、SRP+抗菌肽B组、SRP +Er:YAG激光组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P<0.01),SRP+EDTA组、SRP+ Nd:YAG激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方法处理牙周炎患牙根面均可降低内毒素含量,抗菌肽A+SRP处理牙周炎根面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FlaB-PCR检测方法对钩端螺旋体(钩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鞭毛蛋白B基因(FlaB)选择引物,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研究,并应用于龙游、常山两地的蛙、鼠标本钩体PCR检测。对浙江省2007年分离菌株进行钩体PCR鉴定。结果FlaB-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引物可特异性扩增致病性钩体DNA,对本实验所用的其他细菌不扩增。2007年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肾标本进行FlaB-PCR检测,阳性率20.94%,与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引物G1/G2对比,两法符合率为90.54%。结论FlaB-PCR检测方法可灵敏、特异地检测致病性钩体,能正确有效地反映野生动物带病毒率,可为控制钩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新型的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在自然睡眠中检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方法采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监测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受检者在睡眠中的呼吸率、心率、体动、呼吸事件、经皮血氧饱和度及睡眠分期。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间的200例受检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出率、程度、病因及并发症。结果200例受检者中19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42%、25%、31.5%)。该197例患者均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未检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其重度OSAS组受检者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的BMI(P0.01);其中,伴发高血压者67例(33.5%),冠心病者39例(14.5%),高血脂者14例(0.7%),糖尿病者12例(0.6%)。同时,检出睡眠不实者35例、周期性腿动者28例及睡眠表浅者29例。结论该新型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可方便地检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上OSAS的发生率高,与身高体重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av1.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即对照组(C组),正常大鼠;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前和移植后7d的触诱发痛阈值(g)和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移植后7 d行为学测定后取DRG冰冻切片,按照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DRG中Nav1.8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组和APA组大鼠L4和L5 DRG Nav1.8杂交信号较C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PA-BCCs组扎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DRG中Nav1.8杂交信号较CCI组和APA组明显升高(P<0.01),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可使CCI大鼠DRG中表达量下降的Nav1.8 mRNA恢复正常表达,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的镇痛作用和促进DRG中Nav1.8 mRNA表达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6.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测定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 将NK细胞和IL-2、TNF-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 NK细胞对微囊化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同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作用;IL-2(15.4kD)和TNF-α(51KD)可通过微囊膜进入囊内,并分别支持囊内IL-2依赖细胞的生存以及对微囊内的L929靶细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av1.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即对照组(C组),正常大鼠;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前和移植后7d的触诱发痛阈值(g)和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移植后7 d行为学测定后取DRG冰冻切片,按照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DRG中Nav1.8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组和APA组大鼠L4和L5 DRG Nav1.8杂交信号较C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PA-BCCs组扎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DRG中Nav1.8杂交信号较CCI组和APA组明显升高(P<0.01),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可使CCI大鼠DRG中表达量下降的Nav1.8 mRNA恢复正常表达,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的镇痛作用和促进DRG中Nav1.8 mRNA表达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8.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更好的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研究.探索钩端螺旋体PCR扩增DNA条件.对浙江省2006年分离菌11株进行PCR鉴定,对龙游、常山捕获的一百只鼠和一百只蛙肝、脾、肾标本在提取其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所建立PCR检测方法具备较高灵敏度和较好特异性.对2006年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的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x2=15.58,P<0.05有显著差异.测序及培养均能证实PCR检测结果具有特异性.结论:钩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能更加准确的反映野生动物自然带毒率.钩体PCR检测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O157大肠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双重实时PCR体系,实现对O157大肠杆菌rfbE和stx2基因的同步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O157大肠杆菌rfbE和stx2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两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157大肠杆菌的反应体系,并对该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所有O157大肠杆菌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所有其他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对O157大肠杆菌纯培养的检测范围为10^0~10^6cfu/μl,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模拟污染牛奶样本的检测范围为10^2~10^6cfu/μl。从细菌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约需3h。[结论]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PCR检测体系可同步检测O157大肠杆菌rfbE和stx2基因,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O15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对癌痛患者中枢内源性脑啡肽类和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不同剂量的APA-BCC植入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移植前后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应用高压液相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的含量;应用NRS法计算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移植APA-BCC后,脑脊液中L-EK含量上升,移植剂量为1.0×107和1.25×107个细胞时,L-EK升高最为显著,分别升高155.27%和154.28%;β-EP、DynA、NA和AD含量无明显改变;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患者,L-EK分别升高241.07%、130.45%和115.78%。结论APA-BCC植入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效应可能与中枢L-EK含量升高有关;1.0×107和1.25×107可能是较佳的细胞移植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