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肺动脉高压(PAH)这个概念由Dresdale等[1]于1951年首先正式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被重视,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遗传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到临床研究、自然病程和流行病学;从诊断到治疗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对PAH的研究更加深入,2003年威尼斯第三届肺动  相似文献   
32.
1病例介绍患者40岁 ,男性 ,主诉胸闷、憋气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 ,活动后加重 ,夜间喜高枕 ,右侧卧位能缓解 ,夜间时有憋醒。无乏力、盗汗及胸痛。否认外伤史 ,否认长期卧床史。查体 :BP140/95mmHg,P85次/分 ,R24次/分 ,体胖 ,颈短 ,悬雍垂肥厚 ,咽腔狭小。未见桶状胸 ,双肺呼吸动度相同 ,可闻及少许干鸣音 ,心界不大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 ,腹软 ,无压痛 ,肝脾未扪及 ,叩诊为鼓音 ,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指端稍发绀 ,轻微杵状指 ,双下肢无水肿 ,无红肿 ,无浅表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在应用便携式无创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氧气注入点位置所致的患者通气及氧合状况相关的生理学效应。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在保留呼气阀于面罩处的基础上,随机将氧气注入点置于呼吸机出气口处(出气口处)、面罩与管路连接处(面罩连接处)或面罩上。起初5~10 min,保持吸氧流量(FlowO2)至研究前水平,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稳定后再调节FlowO2,保证SpO2在90%~95%。比较在不同氧气注入点时,吸氧流量在研究前水平5~10 min时的SpO2,NPPV 0.5 h、1 h及2 h时的氧流量需求、通气、氧合、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困难等相关指标。结果共10例患者入选。在相同吸氧流量条件下,SpO2在氧气注入点置于出气口处显著高于面罩连接处[(98.9±0.9)%比(96.9±1.1)%,P=0.003];在氧气注入点置于面罩连接处显著高于面罩上[(96.9±1.1)%比(94.1±1.6)%,P=0.000]。吸氧流量在氧气注入点置入面罩上时显著高于面罩连接处及出气口处(P<0.05)。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流量之比(PaO2/FlowO2)在氧气注入点置于出气口处时显著高于面罩连接处(67.9±31.1比37.0±15.0,P=0.007)及面罩上(67.9±31.1比25.0±9.1,P=0.000)。pH值、PaCO2、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困难相关指标在不同氧气注入点位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便携式无创呼吸机行NPPV时,氧气注入点位置对患者氧合状况改善的影响较大,对通气状况及呼吸功耗的影响相对较小;呼气阀置于面罩处时,氧气注入点离呼吸机出气口越近,氧合状况越易改善,吸入氧流量要求越低。  相似文献   
34.
尽管GINA方案推广多年,治疗药物不断增多,但严重哮喘并未减少,有10%~20%的哮喘患者发生致死性哮喘,全球每年有18万人死于哮喘[1-3]。本文报告48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病例,以总结治疗经验。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7年5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48例严重哮喘患者。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1~82岁。诊断均符合2006GINA哮喘指南,属于临床症状未控制类型[4]。致死性哮喘的定义为严重哮喘加重至少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①呼吸骤停;②需要机械通气;③高碳酸血症,PaCO2>6.65kPa(50mm Hg)和/或呼吸性酸中毒,pH<7.30;④猝死。难治性哮喘…  相似文献   
35.
卡泊芬净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急诊和外科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共有13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13例中确诊IFI6例,包括念珠菌菌血症4例(白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各1例)、肺IFI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I3例(白念珠菌1例,曲霉2例);疑似肺IFI4例,病原真菌不明。基础疾病为心血管外科术后8例,骨科与普外科术后各1例,肺癌术后复发化疗、间质性肺疾病和成人Still′s病各1例。卡泊芬净中位疗程14(1~55d)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2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4例(4/12,33.3%),显效4例(4/12,33.3%),总有效率(8/12,66.7%),进步和无效各2例。死亡6例(6/13,病死率46.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IFI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36.
无论治疗急性血栓栓塞事件还是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均需权衡抗凝治疗获益和潜在出血风险.长期以来,首选和标准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VKA主要通过影响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发挥抗凝作用,同时因影响蛋白C、蛋白S、蛋白Z合成,故在抗凝初期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发展趋势是作用于单一靶点、直接发挥抗凝作用、方便长期口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中患者出现谵妄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EICU呼吸组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未出现谵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出现谵妄的患者共42例,谵妄发生率为7.5%(42/563)。所有出现谵妄的患者均合并3种以上疾病,以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低钠血症多见,50%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有创/无创)。谵妄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均为11.9%(5/42)。与对照组比较,谵妄组住院时间长[14(11)d比12(11)d,P〉0.05],住院费用高[28 389(58 999)元比19 373(21 457)元,P〈0.05]。42例谵妄患者中发现由原发基础疾病引起的谵妄占52.4%(22/42),药物因素引起的谵妄占9.5%(4/42),由ICU环境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谵妄占38.1%(16/42)。结论针对ICU谵妄的原因,去除相关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行综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8.
在谈及肺栓塞时,人们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肺栓塞是常见病吗?明确诊断的患者在抗凝治疗前是否需要给予溶栓治疗?肺栓塞的诊断是最终诊断吗?下面我们先通过三个病例来认识一下肺栓塞患者的处理。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症18例(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应用体外膜式氧合(ECMO)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我院3例ARDS应用ECMO病例。发生原因分别是重症肺炎、胸腹联合创伤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以及肺栓塞肺动脉内膜血栓剥脱术后灌注肺;观察应用ECMO前基础状态(Base)、用后8 h、24 h、48 h及72 h动脉血气分析、血压、脉搏和呼吸机调整参数。结果:应用ECMO后,例1重症肺炎患者8 h、24 h、48 h及72 h血压、脉搏及氧合等项指标平稳,但ECMO参数下调时,缺氧状态无缓解,最终ECMO辅助14 d后死亡;例2胸腹联合创伤后VAP合并ARDS患者和例3肺栓塞术后灌注肺患者,ECMO辅助8 h、24 h、48 h、72 h血压、脉搏、氧合等项指标明显改善,分别于ECMO辅助4 d后和24 h后停机。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ARDS应用ECMO后可能结果有所不同。ECMO能改善ARDS患者氧合和气体交换,减轻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机体因低氧血症带来的多器官损伤,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