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2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45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400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379篇
内科学   867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332篇
外科学   890篇
综合类   2939篇
预防医学   932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162篇
  9篇
中国医学   1571篇
肿瘤学   27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5篇
  1975年   7篇
  1965年   9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使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对提高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3月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阶段。其中2010年4月~2011年3月为对照阶段,骨科护理安全管理采用常规的安全文化宣教、护理技能考核等方法。2011年4月~2012年3月为观察阶段,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情景模拟方法与常规方法联合。观察对比两阶段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阶段护理差错共发生5例,对照阶段发生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阶段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方法能够提高顾客安全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奥曲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是目前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FcɑRI在没有FcRγ链的情况下,能否与细胞中其他蛋白结合调节细胞功能。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受体交联等方法研究细胞内与FcɑRI结合的分子。结果:发现FcαRI在体内和体外能够直接与hCLK1蛋白激酶相互作用,并且确定了hCLK1所编码的386~399位氨基酸EHLAMMERILGPLP为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同时交联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FcɑRI受体后发现,hCLK1仍然和FcɑRI结合在一起。结论:除了FcɑRI与FcRγ链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功能以外,FcɑRI与CLK1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可能在IgA炎症疾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股骨远端骨折动力髁固定稳定、牢固,关节面对位平稳,能恢复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对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术后不使用石膏固定,有利于关节早期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同时,早期下床,有利于骨折愈合。我院于2000年3月至2008年8月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65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对女职工阴道分泌物检测,提早发现疾病,早治疗。方法:采集女职工阴道分泌物直接检测和染色法查找病原菌,一张涂片多用,经济实用。结果:检出一种致病菌的246例,其中念株菌占15.97%;加德纳茵占7.56%;阴道毛滴虫占3.31%;淋病奈瑟菌占2.24%。混合感染60例占7.08%。20-40岁病原菌检出率较高,比较年轻化。结论:定期健康体检是维护女性健康的重要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杜绝女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制备和鉴定B型流感病毒核衣壳(N)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建立双抗体夹心捕获抗原ELISA,用于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用重组B型流感病毒N蛋白和B型流感病毒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Ab,采用ELISA间接法、免疫荧光(IFA)和免疫印迹(WB)进行筛选和鉴定,通过竞争抑制试验分析抗体识别表位,并采用抗体配对试验建立双抗体夹心捕获抗原ELISA法检测B型流感病毒 N抗原。结果 获得12株特异性针对B型流感病毒 N蛋白的mAb,识别8个不同的抗原位点,根据mAb识别抗原表位,对mAb进行多种组合的配对试验,筛选出2株单抗BN4和BN8混合作为捕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抗BN1 和BN5混合作为测定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新鲜的漱口液标本的灵敏度达100%,而对冻融的漱口液标本检测灵敏度为83.9%,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如A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特异度达100%。结论 获得特异性好的mAb,经过抗体的配对和优化,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B型流感病毒抗原的ELISA捕捉法,可用于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早期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 研究MK-80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以及对p38MAPK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月龄3个月,体重180~220 g,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n=32):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p38MAPK抑制剂组(I组)和MK-801组(M组),另取3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n=32)。模型制备成功后每周一上午,I组和M组分别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1 mg/kg、MK-801 1 mg/kg,1次/周,直至处死大鼠。各组分别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第1,3,5,7 周(T1~4)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双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采用肌电图仪测定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后处死大鼠,取L3-6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 采用RT-PCR法检测NMDA受体NR1 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I组和M组T1~4时MWT降低、NCV减慢,p38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NR1 mRNA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 I组和M组MWT升高、NCV加快(P<0.05);与D组比较,T2~4时 I组和M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M组NR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MK-801通过阻断NMDA受体而抑制神经系统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ulxdisease,GE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54例,术后随访3~25个月,对酸反流的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后反酸症状完全消失,食管下段测压由术前(6.7±1.3)mmHg(ImmHg=0.133kPa),提高到术后6个月(19.1±3.4)mmHg(P1<0.01).术后1年(21.6±1.8)mmHg(R2<0.01),24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由术前97.2±2.7降低到术后6个月6.4±2.2(P1<0.01),术后1年6.7±2.3(P2<0.01)较术前明显改善,并达到正常范围,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 与以往较为公认的Nissen术和Toupet术相同,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并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对放、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意义。
方法:采用健择化疗同期进行放疗对多株人胰腺癌细胞系进行干预,持续2周左右,杀死约90%左右的各细胞系细胞,获得放疗、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力。利用Western-blot检测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E-cad)和间质表型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
结果:放、化疗抵抗的胰腺癌细胞发生与EMT相符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呈纺锤体状,极性消失,并出现伪足;放、化疗抵抗的3株胰腺癌细胞侵袭力增强,其穿过小孔的数目增加(均P﹤0.05);E-cad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上调。
结论:放、化疗抵抗的人胰腺癌细胞发生EMT,其与胰腺癌治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对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C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1;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并筛选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利用免疫印迹验证差异表达的波形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点21个;选择1.3倍以上的差异点18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包括翻译调节蛋白、代谢酶类、与细胞通讯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细胞结构蛋白、分子伴侣、具有GTPase活性的蛋白及动力蛋白等.波形蛋白在胰腺癌细胞转染Hsstr2基因后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主要在低分化的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结论 筛选的波形蛋白等差异蛋白可能成为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波形蛋白也可能成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