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6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眼内创伤修复反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特异趋化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视网膜脱离后不同时期的组织中MCP-1的表达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选用视网膜手术取材标本,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下液中的细胞成份,B级PVR玻璃体手术集取物以及PVR C/D的视网膜增殖膜,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MCP-1,CD68和CD3表达状态。结果:视网膜下液中细胞成份MCP-1的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B级PVR手术集取物以及增殖膜中,MCP-1表达阳性程度随PVR等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高。CD68阳性细胞(巨噬细胞)与CD3阳性细胞(T-淋巴细胞)的比例随PVR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MCP-1对视网膜脱离后的愈合过程和PVR增殖膜的形成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全自动视野计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10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20眼)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还对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中各5例10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青光眼组1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8例(16眼)行蓝黄视野(B/Y)、标准视野(W/W)检查。结果 P-ERG的N95潜伏期延长较敏感;P-VEP的P100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ERG二阶反应振幅下降,并随离心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B/Y视野检查的视野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W/W视野。结论 B/Y视野检查联合多种视功能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较敏感。在眼底杯/盘比未出现改变的早期诊断中,B/Y视野和PERG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200眼术后进行随访检查。结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36只眼继发青光眼(18%)。结论 继发青光眼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常见并发症,与硅油在眼内时间、硅油乳化、硅油进入前房有关;药物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64.
Coats病伴玻璃体积血石一宁例1男,29岁。右眼玻璃体积血1年。入院检查:左眼无明显异常。右眼视力手动,玻璃体后段棕灰色混浊、活动度好,眼底窥不进,眼压正常;视觉电生理暗ERGb波54μV,B超担示玻璃体后界膜后混浊。1991年8月行闭合式玻璃体切...  相似文献   
65.
白内障视电生理检查对术后视力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视电生理检查对术后视力的预测西安市四院眼底病研究室王煊,倪伟,郝安平,石一宁白内障系我国致盲眼病之首,可通过手术治疗复明,而术后增视程度如何,深为医患所关注。国内、外已有视电生理检测来评估预后,但其方法不一,例数太少,难以评价。笔者按照国际临床...  相似文献   
66.
为客观判定予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玻璃体积血病人的眼底状态,我们对部分病人术前行视网膜电图检查。现将50例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前的暗适应ERG 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5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前眼底均窥不进,视力均在0.1以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9岁,平均36.0岁;右眼20例,左眼30例;外伤20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7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13例。  相似文献   
67.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后极部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1例眼内后极部异物进行了异物摘出并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其异物1次摘出率在100%,其中6例于术后10天~6个月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分析病因与异物滞留于眼内的时间、异物性质和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8.
马凡氏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联合手术治疗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底病研究室石一宁笔者临床上遇到2例马凡氏综合征并视网膜脱离,晶体脱位,临床表现较特殊,故报告如下。例1马XX,男,19岁;以左眼视障3月入院。诊断为视网膜脱离、晶体混浊及脱位。查:身高’18ho...  相似文献   
69.
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曾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8岁,曾在外院行右眼Phaco+IOL植入术,术后出现葡萄膜炎症状,伴眼内进行性渗出,经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无改善,5天前在外院考虑“人工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行人工晶状体取出术,治疗后仍无好转且视力进行性下降伴眼痛,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我院以“右眼内炎,右无晶状体眼.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型糖尿病”的诊断收住。  相似文献   
70.
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发生率的中远期回顾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地调查近5年的玻璃体手术病人。观察指标有性别、眼别、年龄、病程、病因、视力、术式、手术次数、并发症及玻璃体状态等。晶体混浊判定采用LOCSⅡ系统;采用Bayes逐步判别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追踪观察29~65个月(平均43.4±9.4个月),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发生率为9.92%,其中核硬化占69.23%,后囊下混浊占30.77%。影响因素有年龄、病因、病程及术后高眼压(F=2时,判对率93.48%,P=0.0000)。结论:在较高年龄组(平均48.56岁),晶体混浊与病因及年龄相关,主要表现为核硬化;在较低年龄组(平均26.25岁),多与病程较长(11.25个月)、病变广泛有关,表现为囊下混浊。术后高眼压对两者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