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观察和分析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后病理改变及肥大细胞(MC)的数量、分布等变化.方法 BALB/c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其中5组为模型组,行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在结扎后2h开通血管,分别在开通后12h、1周、2周、3周、4周处死,取睾丸和附睾;另一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取睾丸和附睾进行对比.结果 TB染色显示对照组侧睾丸MC基本上只见于白膜下面,睾丸间质中几乎不存在或仅偶见MC.模型组侧小鼠睾丸白膜、睾丸间质、睾丸纵隔以及附睾中均可见MC.其中附睾中MC的数量最多,依次是纵隔、白膜、睾丸间质.模型组MC的数量和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HE染色显示:随着缺血后再灌注的时间延长,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减轻.结论 自身免疫性睾丸炎模型组MC数量高于对照组,睾丸组织病理变化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具有相对的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必经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组织胚胎学课程学科特点与教学方式,将作业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及教学全过程,构建前置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创新性作业4种作业类型。作业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到应用形成系统性“四性一体”的作业设计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业设计理念,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利尿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的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和肝硬化腹水造模组,造模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B组)、双氢克尿塞组(C组)、中药小茴香组(D组),每组11只。用药4周后,收集24h的总尿量。取血进行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醛固酮(ALD)放免检测。取肝、肾组织固定,进行HE染色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组织化学切片。结果:(1)造模后,大鼠腹腔内可见大量腹水,肝脏表面凸凹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假小叶形成,门管区炎细胞浸润。(2)双氢克尿塞(C组)和中药小茴香(D组)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总排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肝功能检测表明,B、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D组ALT水平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4)B、C、D组ALD水平均高于A组(P均〈0.05);D组ALD水平降低,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组织HE染色显示,D组假小叶明显减少,汇管区炎症明显减轻。(6)NOS免疫组化显示,B组和C组有阳性结果,D组为阴性。结论:(1)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有明显的利尿消腹水、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肝功能的作用;(2)中药小茴香具有降低肝硬化腹水大鼠ALD、NOS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占普通妇科手术的30%以上,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和性交痛等,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内异症的治疗原则是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1].鉴于内异症的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后又易于复发.因此,药物治疗仍占重要地位[2].在经历了"假孕"和"假绝经"等各种药物治疗后,现今最受推崇的内异症治疗药物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我院自2004年4月开始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满意.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对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0例行GnRH-a治疗的结果,以探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成骨细胞在过量氟作用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信号通路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索在氟中毒条件下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染氟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氟干预24 h后M T 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用UPR信号通路PCR Array芯片检测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在氟化钠浓度为0、5、10、20、40、80 mg/L 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6785±2.8303)%、(105.3934±2.5384)%、(106.1257±2.0483)%、(77.9773±2.5443)%(与对照组比较 P<0.05)、(30.2377±0.6327)%(与对照组比较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5mg/L组4.8%,10mg/L组13.8%,20mg/L组37.0%,40mg/L组58.9%,80 mg/L组63.2%(P<0.05)。PCR芯片检测发现1个基因表达下调,14个基因表达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BIP、ATF4、CHOP、IRE1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随氟剂量增加蛋白表达逐渐上调。XBP1在NaF 5~20 mg/L表达逐渐增强,在40与80 mg/L时表达减弱。结论氟化钠可以通过PERK和IRE1途径引起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并且可以引起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正常人体形态学课程整合的效果并优化其结构体系。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2016级中医班和中西医班作为人体形态学课程整合试点班级进行教学改革,并对这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等。结果教改组93.75%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熟悉,普通组66.98%的学生熟悉;教改组79.46%的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普通组只有31.13%的学生知道如何去学;教改组的平均成绩(77.97分)高于普通组(74.38分)。结论根据调查结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师资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深入了解我校中医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发现现存问题,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对我校2015级中医学院4个专业4个班级全体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95.6%;仅30.2%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对教材编排的不满主要由于图片指示不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自我要求普遍偏低。结论①教师对整合后课程知识的侧重或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识。②教材中图片与学习小结的完善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③学习积极性与自我要求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辩证思维融入人体形态学的DBL教学,用辩证思维方式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DBL教学又充实了辩证法,起到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作用。既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方法论又是真正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将给传统的形态学教学带来一种新模式,进一步完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用以提高形态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