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目的 调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帮助患者达到最佳舒适状态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52%,性别、年龄和月收入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合并焦虑有关(P<0.05),性别、年龄、月收入和居住地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合并抑郁有关(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所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结果 经过平均77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6%,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对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AUG=0.59,95% CI:0.53~0.64,P=0.02),截断点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214×109/L组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32倍(P=0.000)。经多因素校正后,其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19倍(P=0.00)。结论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性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3.
由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和湖南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南六省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0月6~11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来自11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收到综述40篇、论文60余篇,大会交流18篇,分组交流30篇,内容涉及十几个学科领域。(一)肿瘤癌症的早期诊断,是当前医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4.
CTL是执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在本质上是一种T_c细胞,属T_2亚群,其表面标记为E受体,与OKT_3、OKT_8 McAb反应阳性。成熟的CTL表面无Fc受体,具有记忆能力,在非己细胞表面抗原再次攻击时,CTL生成反应呈二次回忆反应的特征。CTL的产生需要有T及其亚群的帮  相似文献   
85.
田玲 《华西医学》2000,15(4):471-471
笔者将200例患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门诊病人随机地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运用阿是穴和近部取穴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此方法经济、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 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为儿童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和防控战略的制定和防控体系的构建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以2009~2012 年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及GLOBOCAN2012 数据库中0~14 周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数据为分析资料,对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时间、地区、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时间分布: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时间呈小幅波动,而死亡率基本稳定。(2)地区分布:我国的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明显低于美国和日本,而我国的死亡率却高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城市的发病率约为农村的2 倍,而死亡率相差不大。(3)年龄分布: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4)性别分布: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于女性。结论 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时间、地区、年龄、性别等方面均呈现出特定的分布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可明确儿童恶性肿瘤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为综合防控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88.
背景:在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至关重要。但多种因素会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其中麻醉是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麻醉方式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临床需要积极的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以维持稳定的凝血功能。 目的:观察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集团东营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68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 h、置换后第1天清晨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随访12个月检测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经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但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在麻醉后6 h以及置换后第1天清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和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中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维持稳定的凝血功能状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9.
田玲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89-289,446
目的早产儿喂养治疗护理问题是一个细致、复杂的问题,合理喂养正确护理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我们对89例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喂养时间、喂养成分、喂养量、具体喂养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护理观察。结果:9例中治愈79例,79例早产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天增长30—40g。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喂养方案,并认真细致的执行,是喂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围产期的护理.结果 5倒病人全部是足月妊娠,均剖宫产结束妊娠,围产儿均存活.结论 通过加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的护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医护间的积极配合,真诚地护患交流和支持,使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得到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