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我院於1990年1月13日至1990年12月21日,使用汕头一洲医疗器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 WD-Ⅰ型电子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疮患者共111例,均经随诊观察,疗效显著,现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42.
43.
田小林  张广钰 《华夏医学》2011,24(2):233-238
大肠癌术后约1/3复发,且80%~90%发生于术后2~3年,为大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阻碍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1]。因此,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监测,对早期发现术后复发、提高二次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期屁得十分重要。通常通过建立定期随诊制度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和追访,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以甲醇作空白对照,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量在0.048~0.40 mg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2.87%。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淫羊藿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侵袭的影响.方法 构建包含EMMPRIN基因编码框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2-EMMPRlN,通过脂质体转染CT26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EMMPRIN基因的CT26细胞株.对照组为CT26小鼠结肠癌细胞,EMMPRIN组为转染EMMPRIN的小鼠结肠癌细胞.通过体外侵袭实验,分析EMMPRIN CT26细胞侵袭力的改变.通过蛋白质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明胶酶谱实验分析过表达EMMPRIN,CT2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合成、分泌、激活的变化.结果 当EMMPRIN基因在CT26细胞稳定过表达后,侵袭实验的结果为EMMPRIN组(98±5)个细胞,对照组(48±6)个细胞(P<0.01).蛋白质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明胶酶谱实验结果证实,EMMPRIN可明显促进CT26细胞MMP-2的分泌及激活,但对CT26细胞MMP-2的合成无影响.结论 EMMPRIN基因可明显促进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侵袭,并可明显促进CT26细胞MMP-2的分泌及激活.  相似文献   
46.
Rho亚家族是一类小分子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参与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各个过程中.Rho蛋白在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本文就Rho亚家族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8.
高聚生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使用高聚生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2 4 )和对照组 (n =2 4 )。实验组于术前 1周开始至术后第 10天每天静脉滴注高聚生 10 0 0单位 ;对照组不使用高聚生 ,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2组患者均于术前第 3天和术后第 1、7、10天采血 ,以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和sIL 2R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 1天CD3、CD4、CD4 /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实验组术后第 7天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 10天CD3、CD4、CD4 /CD8比值及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及本组术前水平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术后 10d实验组sIL 2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低下 ,应用高聚生可明显减轻大肠癌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不同时机针刺经穴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30例,年龄40~59岁,性别不限,BMI 20 ~ 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n=25):空白对照组(Ⅰ组)、常规药物治疗组(Ⅱ组)、术前针刺组(Ⅲ组)、术中针刺组(Ⅳ组)、术后针刺组(V组).Ⅰ组不予任何PONV干预;Ⅱ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Ⅲ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针刺经穴;Ⅳ组于切皮时针刺经穴;Ⅴ组于术毕时针刺经穴.选取双侧内关穴、合谷穴、支沟穴、曲池穴,针刺时间均为30 min.于入室(T0)、切皮后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胃泌素浓度,记录术后2h内、2~6h、6~12h、12~24 h及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 h内及24 h内PONV发生率及T3时血浆胃泌素浓度降低(P<0.05),Ⅳ组和Ⅴ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T3时血浆胃泌素浓度降低(P<0.05),PONV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和Ⅴ组术后2h内及24h内PONV的发生率升高(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术后2h内及24h内PONY的发生率及T3时血浆胃泌素浓度升高(P<0.05).Ⅳ组和Ⅴ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针刺经穴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PONV的发生,且与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近似,其机制与降低术后血浆胃泌素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梗阻性结直肠癌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结直肠癌96例采用结肠灌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6例中均行术中结肠灌洗、肿瘤切除、一期肠吻合或造瘘术,效果良好。结论术中结肠灌洗是梗阻性结直肠癌急诊手术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