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狂犬病是由狂急性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畜共患,人多因病兽咬伤而感染.当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典型表现时诊断不难,但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容易造成误诊.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以头晕伴恶心、呕吐、耳呜、视物旋转、全身乏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狂犬病患者.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主因头晕、头蒙、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耳鸣视物旋转、全身乏力、无视物成双及视物不清,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言语不清,无尿便失禁及意识障碍.门诊以“头晕”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50/90mmhj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五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给予营养脑细胞、活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追问病史,患者诉1天前出现恐水症状,既往1个月前有狗咬伤史,且未注射狂犬疫苗,急请感染科会诊,诊断为狂犬病,后转传染病院医治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治疗骨折术后水肿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5例以海桐皮汤(海桐皮3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透骨草15 g、当归15 g、川芎10 g、甘草6 g、五加皮10 g、炒杜仲10 g、川牛膝15 g、伸筋草15 g、桂枝10 g、花椒10 g、威灵仙15 g、红花9 g、白芷15 g)湿敷治疗;对照组45例以甘露醇静滴治疗,两组病例均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 d和第10 d在改善伤肢与健肢周径差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皮汤治疗骨折术后水肿,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的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改变溶剂系统中各组分的比例、体系的温度、pH,通过测定分配系数和分层时间选择适宜于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红霉素A的溶剂系统。结果表明:适宜于HSCCC分离红霉素A的溶剂系统组成为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分别为3∶5∶5∶5,3∶6∶5∶5,4∶7∶5∶5,6∶10∶6∶5,5∶5∶4∶5,体系温度为20-30℃,体系pH为7-10。实践证明当pH=7,T=298 K时,选取3∶6∶5∶5的溶剂系统用HSCCC分离红霉素A,其纯度为99.99%。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诊断为囊内乳头状癌或包被性/包裹性乳头状癌35例及48例对照组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 E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3岁,平均61岁,肿块大小平均2.4 cm (范围0.6~4 cm)。35例EPC中,22例为单纯性EPC、7例伴导管原位癌、4例伴微小浸润癌、2例伴非特殊类型浸润癌。35例EPC与48例导管内乳头状癌病变内部均未见肌上皮细胞,CK5/6及p63肌上皮染色结果显示,EPC病变周围肌上皮数量较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壁肌上皮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EPC中80%激素受体阳性,5.71%HER2表达阳性。8例(22.86%)EPC患者行肿块切除,27例(77.14%)患者行乳房切除术,3例(8.57%)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经随访2~48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的恶性肿瘤,病变周缘肌上皮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单纯性EPC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的浸润癌,生物学行为介于原位癌与浸润癌之间。若单独发生或伴随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时,应参照原位癌治疗, EPC伴随浸润癌时,应参照浸润癌的治疗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内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收集1例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内小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密集的短梭形间质细胞和单层小管状上皮构成,小管均匀分布于间质,见顶浆分泌,周围肌上皮缺失;间质细胞中度异型,核分裂象多见,另见小叶上皮内瘤变和少量浸润性小叶癌。免疫表型:小管癌ER和PR均强阳性,HER2(0),Ki67增殖指数10%,周围肌上皮标记p63、CK5/6、Calponin均阴性;浸润性小叶癌E-cadherin阴性,p120胞质阳性,ER和PR均强阳性,HER2(0),Ki67增殖指数5%;梭形间质细胞CD34阳性,CD10和S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0%;无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结论 交界性叶状肿瘤内小管癌并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罕见,易漏诊,病理医师需充分取材仔细观察,辅以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采用阿格列汀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格列汀辅助PCI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辅助PCI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数据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格列汀辅助PCI术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促进心脏功能改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7.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4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足背部一个小肿块,约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但增长缓慢,无疼痛不适,近2年来肿块增大明显。查体:右足背4~5趾骨处皮肤有一5cm&#215;4cm大小质软肿块,无明显触压痛。B超示:皮下探及偏强致密回声包块,大小约5.6cm&#215;1.7cm,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尚清,周边及内部可见少许彩色血液信号。行局部肿块切除术,组织送检。  相似文献   
28.
为了了解0-7儿童遗传性疾病和非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的种类及顺位,我们对全市6个乡镇274个行政村,10804名儿童进行筛查。结果:确诊病残人数161人,患病率14.9‰,遗传性疾病36种,非遗传性先天性疾病7种,在遗传性疾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智力低下;非遗传性先天性疾病中智力低下占首位,由此可见,搞好优生工作,提高产科质量,降低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患病情况、药品负担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2014—2019年诊断为帕金森病的处方,分析患者基本信息、NMS情况、相关药品使用情况、药品治疗费用。结果 总计纳入818例患者,有效医嘱条目11 108条;818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NMS的患者总计408例,其中伴有失眠的人数最多,为207例,发病率25.30%;其次是抑郁160例,发病率19.56%。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人均治疗药费为(377.31±360.41)元/月,其中治疗运动症状的人均药费(279.00±248.68)元/月,而治疗NMS人均药费(263.59±325.08)元/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NMS,NMS的治疗药费不低于运动症状的药费。在关注PD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也应积极关注NMS,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钆布醇不良事件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的钆布醇相关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检测。结果 共收集到钆布醇相关报告2464例,检测到阳性信号145个,累及19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集中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n=23),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n=22),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n=19),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n=15),胃肠系统疾病(n=11)等;报告频次最多的过敏样反应包括荨麻疹、瘙痒、红斑、皮疹、呼吸困难,生理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感觉异常。有70个不良事件信号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收录,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各类检查和眼器官疾病居多。信号强度前20位的不良事件多与钆沉积和过敏反应相关,如钆血液检测阳性、钆尿液检测阳性、脑深部核团高敏、对比剂沉积、荨麻疹、口腔瘙痒及纤维化症等。结论 本研究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了钆布醇的不良事件信号,建议关注该药品相关的过敏反应和钆沉积。对于药品说明书未收录的不良事件信号,尚需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