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实施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案。 [方法 ]以住院急性期AMI病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组对照设计及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实验方法 ,在早期对AMI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其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在焦虑程度和心脏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在心脏功能恢复方面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 ]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 ,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尽快恢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9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1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变化,分析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管病变、肾间质纤维化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纳入二级8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20只。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动态观察12,24周时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的病理改变及功能变化,并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1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共成模16只,血糖没有升高的大鼠未纳入结果分析,两组共纳入结果分析36只。①糖尿病组大鼠12周时光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管轻度萎缩或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胞浆内可见小脂肪空泡,肾小管损伤指数增高;24周时上述变化程度加深,管腔内可见破碎脱落的细胞。24周电镜下可见线粒体部分水肿,嵴大部分消失,微绒毛显著减少,部分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小管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②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角蛋白18表达则下降,它们均随病程进展而加重。③流式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并且与三酰甘油、胆固醇、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负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而且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其重要的促进因子。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与肾功能下降的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493.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胜  王瑞英 《河北医药》2005,27(4):290-291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认为DM的发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与此同时炎症反应在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DM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94.
军队医院和地方医院一样.都具备医教研能力,都担负着医教研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在接受军队院校实习生的同时,也接受了大量地方院校实习生来院实习。由于军地医院性质不同,军队医院培养地方实习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这项工作中.以培养适应医学科学、医疗技术发展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需要,适应各种突发事件急救的需要.适应军地医院建设的需要为目标.大胆探索,积累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并把它总结为“管理、带教、提高”三要素。  相似文献   
495.
目的 探讨CRRT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0例采用CRRT治疗为观察组,30例未行CRRT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APACHEⅡ评分、TNF-α、CRP、IL-6、Scr、BUN水平;比较两组械通气时间、ICU...  相似文献   
496.
目的 观察并比较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采用肺癌根治术后常规康复方法的对照组患者40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治疗的干预组患者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  相似文献   
497.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0岁,农民。因抽搐10天、发热4天、昏迷1天,于1996年10月7日入院。患者自8岁开始有抽搐,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为癫痫。长期交替服用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以往在换药时两药重复服用3天,这次因三秋农忙未能去买卡马西平,服完苯...  相似文献   
498.
【摘要】 目的 观察单纯高血压前期以及合并超重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探讨网膜素-1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04月~0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前期人群208(男98,女110)例。根据血压和体重指数(BMI)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66例,单纯高血压前期组70例,高血压前期合并超重组72例。清晨空腹测定血糖(FPG)、血脂、尿酸、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双抗夹心ABC-ELLSA法测定网膜素-1,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网膜素-1在单纯高血压前期组和合并超重组均下降(P<0.05);合并超重组进一步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在单纯高血压前期组和合并超重组均升高(P<0.05),合并超重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前期组(包括单纯高血压前期组和合并超重组)网膜素-1与BMI、SBP、DBP、FBG、TC、MAU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高血压前期组(包括单纯高血压前期组和合并超重组)MAU与年龄、BMI、SBP、FPG、LDL-c呈正相关,与网膜素-1呈负相关。进一步以MAU为应变量:三组人群SBP均为MAU独立影响因素,而网膜素-1均未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网膜素-1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高血压前期即对肾脏有损害,合并超重时损害进一步加重,这为高血压管理前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9.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血清内皮素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54例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和60例正常高值血压不伴餐后高血糖患者(正常高值组)及4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ET和hs—CRP水平分别为(93.15±8.05)pg/ml和(4.51±1.85)mg/L,正常高值组分别为(85.27±14.71)pg/ml和(3.35±1.41)mg/L,对照组分别为(73.02±18.35)pg/ml和(2.26±0.94)mg/L;正常高值血压伴餐后高血糖组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正常高值组(P〈0.01,P〈0.05)。结论在正常高值血压时血清内皮素与炎症因子水平已开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出现异常变化,当合并餐后高血糖时,这种异常变化更加明显,提示对此状态应予以早期干预,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00.
果蝇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不仅具有突出的遗传学特征,相对完善的神经系统,而且还具有繁殖快、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精神神经疾病的重要工具,在生命科学领域彰显出巨大的潜力。精神神经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长,并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从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看,该类疾病的用药需求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用药领域,目前其临床需求仍远未满足,亟待推进此类疾病的药物研发。由于此类药物的研发失败率高,研发周期较长,因此通过合理选用模式生物,能够实现该类药物的快速筛选,缩短新药开发周期,从而降低精神神经疾病的新药开发成本并提高其成功率。该文对果蝇在目前较为常见的几种精神神经疾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模式生物果蝇在中药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