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49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在胚胎移植(ET)后第14~16天单次血HCG值与临床妊娠最终结局的关系。方法 329例常规超促排取卵移植后第14~16天检测血HCG值确定生化妊娠,于移植后35天腹部B超确定临床妊娠,追踪随访直至妊娠的最终结局。在329例临床妊娠中,有145例在移植后第14天测血HCG值;102例在移植后第15天测血HCG值;82例移植后第16天测血HCG值。并按照检测血HCG的时间,将随访的妊娠结局分为四组。多胎(包括双胎和三胎)组,单胎女婴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包括早、中、晚期流产),One-Way ANOVA检验分析移植血HCG水平与多胎,胎儿性别,临床妊娠流产的关系。结果 1.在移植第14-16天,血HCG水平在多胎组、单胎女婴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均逐渐降低,多胎组血HCG水平与单胎女婴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在145例移植后第14天,单胎女婴组与单胎男婴组(P=0.037)、临床流产组之间(P=0.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胎男婴组与临床流产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2)。3.在移植第15及第16天,单胎女婴组与单胎男婴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4及P=0.379),与临床流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9及P=0.001);而单胎男婴组与临床流产组无统计学差异(P=0.154及P=0.083)。结论胚胎移植后第14-16天血HCG值与临床妊娠最终结局有密切相关性。多胎妊娠组,单胎女性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的血HCG均值逐渐降低。多胎妊娠显著高于单胎组;临床流产组显著低于单胎女性组。单胎男婴组与临床流产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2.
卵巢早衰microRNA的差异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患者(POF)与正常人血浆microRNA(miRNA)表达差异,研究差异miRNA表达与卵巢早衰的关系。方法应用microarray芯片技术检测卵巢早衰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的miRNA表达差异,实时定量PCR(qRT-PCR)验证从microarray芯片中筛选出来的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 microarray芯片技术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卵巢早衰患者的血浆中10种miRNA表达显著上调:mir-202、mir-146a、mir-125b-2、mir-139-3p、mir-654-5p、mir-27a、mir-765、mir-23a、mir-342-3p及mir-126,2种miRNA表达显著下调:let-7c和mir-144。结论卵巢早衰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miRNAs表达谱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POF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3.
胚胎植入是生殖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胚胎植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胚泡和子宫内膜之间的通讯和相互协同作用,被认为是调控雌性生育和发展避孕方法最理想的靶点和最关键的环节,与人类生殖健康关系极其密切。虽然近些年借助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生育的人渐渐增多,但成功率仅30%-40%,影响胚胎植入的因素为影响A;;RT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影响胚胎植入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TCT联合液态基因芯片法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重PCR扩增和多重分子杂交结合的液态基因芯片法检测25种亚型HPV感染,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方法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评价其联合筛查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TCT检查异常患者313例,同时行液态基因芯片法HPV分型检测,并行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细胞学TCT对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为(173/233)74.2%,单独HPV检测为84.5(197/233)%,TCT联合HPV分型检测为(211/233)90.6%。TCT诊断为ASCUS的101例患者,病理诊断慢性炎症41例(40.59%)、CINⅠ41例(40.59%)、CINⅡ11例(10.89%)、CINⅢ6例(5.94%)、鳞癌2例(1.98%)。HPV分型检测阳性率为67.33%(68/101)。结论 TCT检查联合基因芯片法HPV检测对宫颈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需重视细胞学提示ASCUS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及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95.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细胞学对照,评价产前超声诊断异常患者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方法应用5种(21、13、18、X和Y)FISH探针,平行细胞染色体分析进行133名产前超声诊断异常孕妇胎儿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133例产前超声诊断异常孕妇,共检出非整倍体异常核型34例,FISH检测与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作为标记21-三体综合征的特异性指标,在同时合并高龄(年龄>35岁)的孕妇中,高度提示发生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结论荧光原位杂交,能有效检测绝大多数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对于NF合并高龄孕妇,应结合该技术确定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96.
目的:运用基于8位点的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情况,分析其结果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对严重少精或无精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50例严重少精或无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运用PCR-荧光探针法和多重PCR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AZFa、AZFb、AZFc和AZFd区共8个位点,统计其缺失情况,并分析两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Y染色体微缺失总发生率为6.0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为9.26%;严重少精子症组为4.17%;PCR-荧光探针法和PCR-电泳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Y染色体AZF区与精子生成关系密切,严重少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行辅助生殖技术前应筛查其微缺失情况;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稳定快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辅助生殖技术中未受精成熟卵母细胞经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6-甲基嘌呤(6-DMAP)处理后的激活效果,以及激活后的胚胎发育情况。方法收集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48h仍未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经5μmol/L钙离子载体A23187处理5min,然后在2mmol/L6-DMAP中处理3h,观察原核形成情况;将激活后的卵母细胞继续体外培养3~5d,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IVF及ICSI后未受精卵母细胞共36个,激活29个,激活率80.5%,1PN形成率31.0%,2PN形成率51.7%,多原核形成率17.2%;继续培养,卵裂率为48.3%(14/29)。15个2PN中有10个发生卵裂,2个发育至2-4细胞阶段,5个发育至5-8细胞阶段,3个发育至8细胞阶段,最终获得2个桑葚胚。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中未受精卵母细胞可在体外被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6-DMAP激活,并继续发育形成胚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第一极体形态学与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相关性及卵细胞非整倍体产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IVF-ET周期中未受精卵母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观察第一极体形态与未受精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随极体形态级别增高,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增高。一级极体组卵细胞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和四级极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极体的形态学和卵细胞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由具有4级形态第一极体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胚胎不适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人成熟卵泡液对不同时期未成熟人裸卵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未成熟GV期和MI期裸卵,随机分为Ⅰ组(不含成熟卵泡液),Ⅱ组(含成熟卵泡液)组进行体外培养(invitro maturation,IVM),观察不同期裸卵的成熟率,比较不同培养液的体外培养效果。结果 MI期卵与GV期卵相比,24h成熟率(65%比29%)和总成熟率(85%比64.5%),前者均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成熟率(61.5%比55%),虽然前者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培养液Ⅱ组与Ⅰ组相比,总成熟率(90.3%比65%)和24h成熟率(64.5%比37.5%),前者均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成熟率(72.7%比44.0%),虽然前者高于后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M培养液中添加成熟卵泡液有益于提高未成熟裸卵的体外成熟率,但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可能会减弱。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国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评价国产探针的性能.方法 应用FISH技术埘全旧37家省级及地区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16~24周的1369例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快速产前诊断;应用多色FISH技术对5条染色体(21、13、18、X和Y)进行检测.同时将羊水细胞接种、培养,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 被检测的1369份样本中,1361例未培养羊水细胞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99.42%(1361/1369).共检出异常核型35例,异常核型枪出率为2.57%(35/1361),其中包括21三体22例;13三体4例;18三体6例;18二倍体、X0 1例;18二倍体、XXY 2例.FISH榆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国产探针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量少的优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