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动静脉畸形(AVM)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经随访疗效确切。近年来,为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和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有许多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CD105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2~2008年人脑胶质瘤标本152例,其中WHO分级Ⅰ级4例,Ⅱ级32例,Ⅲ级68 例,Ⅳ级48例;取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正常脑组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EPO及CD105表达。收集2005~2008年人脑胶质瘤标本胶质瘤17例(WHO Ⅱ级6例,Ⅲ~Ⅳ级11例),正常对照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PO mRNA表达变化。术后随访截止2010年4月23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生存曲线。结果 胶质瘤EPO表达阳性率(60.5%,92/152)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10%,2/20;P<0.001),胶质瘤EPO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68,P<0.001)。EPO表达阳性组CD105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EPO高表达组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Ⅱ级胶质瘤组EPO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与Ⅲ~Ⅳ级胶质瘤组(P<0.05)。对于高级别(WHO Ⅲ~Ⅳ级)胶质瘤,EPO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高表达组为36个月;EPO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EPO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及新生血管正相关;WHO Ⅱ级胶质瘤EPO mRNA在转录水平已上调;WHO Ⅲ~Ⅳ级组胶质瘤EPO表达高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93.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ol bone)是临床上尚有争论的一种原发性骨肿瘤,我科收治1例颞骨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以此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4.
目的采用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电极植人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方法局麻下安装CRWFN立体定向头架后,以MRI扫描,获得正中矢状位片、AC-PC平面轴位片及靶点层面冠状位片,测量并计算得到手术二维坐标.安装预先已校准的CRW-FN立体定向三维框架后,行立体定向穿刺,插入微电极,进行丘脑底核细胞放电记录后,更换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公司生产),在术中X线透视下插入电极至靶点位置,患者左侧肢体震颤有所改善,接通体外刺激仪进行刺激后,震颤停止,进一步证明了靶点位置无误.撤去外套管,固定电极颅外端.然后,常规消毒头颈部及胸部,于右胸部锁骨下方皮下脂肪层,埋植刺激信号发生器,并自头端经耳后、颈部至右胸部作一皮下隧道,将头端电极及胸部刺激发生器以一根导线相连.结果术后患者右侧肢体震颤消失,肌张力降至正常.结论该手术方式可作为目前毁损术的补充或完全替代毁损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7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11例随访9~27个月;7例因肿瘤复发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2.4个月(9~17个月);1例术后16个月复发,目前随访19个月仍存活;其余3例临床症状稳定,影像学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丘脑胶质瘤的有效手段,手术入路需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个性化制定;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辅助技术(包括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等)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Leptin处理U87MG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U87MG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U87MG细胞的侵袭能力,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87MG细胞中MMP-2及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Leptin明显促进U87MG细胞迁移能力[(152.42±3.29)vs(83.24±2.61)μm,P<0.05]和侵袭能力[(31.78±5.04)vs(17.03±2.41)个细胞,P<0.05],leptin能显著上调U87MG细胞中MMP-2、MMP-9 mRNA[(0.76±0.04)vs(0.35±0.02),(0.84±0.02)vs(0.41±0.06);均P<0.05]及蛋白[(0.79±0.03)vs(0.23±0.01),(0.81±0.05)vs(0.39±0.03);均P<0.05]的表达。MMP抑制剂GM6001(10μmol/ml)可以逆转leptin对U87MG细胞迁移[(82.05±2.98)vs(81.76±3.25)μm,P>0.05]和侵袭能力[(19.23±2.46)vs(18.02±1.98)个细胞,P>0.05]的影响。结论:Leptin可以促进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的侵袭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MP-2、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探索问题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结果。将学历和成绩相似的110名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问题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带教,以出科考试成绩和不记名满意度调查为评价指标,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和不记名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问题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见习带教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相似文献   
99.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采用MRI扫描,前50例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2.6个针道微电极信号;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1.3个针道微电极信号。结果 MRI图像能显示苍白球各部分、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边界、视束等结构。前50例患者坐标调整的百分数明显高于后191例患者。结论 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使解剖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0.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4 6岁。主诉 :性欲减退 2年 ,头痛 15d,于 2 0 0 3年 2月 7日门诊入院。查体 :双眼视力、视野正常 ,双侧眼底未见视乳头水肿和出血。内分泌学检查示 :黄体生成素 (L H) 36 .5 IU/ L,促卵泡成熟素 (FSH) 13.0 IU/ L。头颅X线平片未见蝶鞍扩大。CT示蝶鞍内 1.2 cm× 1.6 cm大小均匀低密度占位灶。MRI检查显示 :鞍内一边界清楚的葫芦状肿块 ,大小 2 .0 cm× 2 .0 cm× 1.6 cm,T1 WI呈均质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肿块增强后未见强化信号 ,其前方有片状高信号 (图 1)。入院及术前诊断 :“鞍区占位病变 ,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