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22株铜绿假单胞菌(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对2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本组22株Pa菌庆大霉素耐药15株(68.2%)、阿米卡星耐药3株(13.6%)、奈替米星14株(63.6%)、妥布霉素15株(68.2%),检出aac(3)-Ⅰ阳性14株(63.6%)、aac(6’)-Ⅰ阳性5株(22.7%)、aac(6’)-Ⅱ阳性3株(13.6%)、ant(3”)-Ⅰ阳性1株(4.5%)和ant(2”)-Ⅰ阳性7株(31.8%),aac(3).Ⅰ为阴性。共有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1.8%)。结论分离自临床的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高,且与耐药表型一致。  相似文献   
92.
目的报告1例江苏首见的艾滋病合并感染马尔尼菲青霉病。方法患者男,36岁。因持续高热至本院风湿科就诊。血、骨髓液肉汤增菌液37℃分离培养,ELISA法HIV(1+2型)抗体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肉汤增菌液接种血培养基37℃进行培养,2天后血培养基上长出酵母样菌,25~28℃孵育下沙堡琼脂(SDA)培养基呈霉菌相,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HIV(1+2型)抗体(+)。CD4/CD8<1.0,大肤康0.2g静滴1次/d,1周后热退,主动出院,失访。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一种罕见的真菌病,临床医生对于发热、消瘦、贫血、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的艾滋病患者要警惕是否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而对马尔尼菲青霉病要排除HIV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3.
为了借助FTOC体系探讨Flt3L对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摘取15~16d龄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器官培养(胎鼠胸腺器官培养-FTOC),根据所使用培养基的不同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基础培养基)和Flt3L组(培养基中含有细胞因子Flt3L),在体外进行FTOC常规培养,12d后分别收集两实验组的胸腺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11c、Ia等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骨髓来源的c-kit+造血干细胞通过悬滴培养方法种植入2-脱氧鸟苷处理过的胸腺,随后将胸腺放置于组织器官培养皿中所使用的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或加入细胞因子Flt3L的培养基,进行为期12d的FTOC常规培养。12d后收集不同条件下FTOC培养的胸腺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对胸腺细胞的表型进行分析;将在不同条件下FTOC培养获得的胸腺细胞进行MACS分选,从而获得胸腺树突状细胞(CD11c+DC),再与异源的CD4+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在正常FTOC体系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Flt3L组胸腺DC有明显的增加,且FTOC联合悬滴培养体系中Flt3L组胸腺DC的生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TT检测结果也显示:没有CpG2006刺激时,胸腺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比较弱,但添加CpG2006刺激后,胸腺DC趋向于成熟表型,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有所增强。提示,Flt3L在小鼠胸腺DC的分化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明显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c-kit+造血干细胞向胸腺DC的分化。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双源CT(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松果体芳香烷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mRNA表达和血浆褪黑素(MLT)含量的影响,探讨松果体功能改变在HIBD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日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HIB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按改良Levine法建立,然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免技术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缺氧缺血后0 h、6 h、12 h、24 h、48 h松果体中AANAT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浆MLT的浓度。结果 (1)松果体中AANATmRNA的表达在HIBD后6 h、12 h、24 h低于对应假手术组(P〈0.05或〈0.01);假手术组各时点之间AANAT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血浆MLT浓度在HIBD后12 h、24 h均低于对应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各时点之间MLT浓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IBD早期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功能下降及内源性MLT保护作用的降低可能参与早期H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97.
病例1,男,3岁。患儿于入院十余天前出现尿频、尿滴沥,门诊超声无异常,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增多,予抗炎治疗后无改善,10d后患儿出现尿痛及肉眼血尿,超声示膀胱腔内探及27mm×15mm实质性稍低回声团,紧贴膀胱壁(图1)。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较前明显增多,遂收治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行腹部CT平扫+增强示:膀胱后下壁占位性病变,向下侵犯前  相似文献   
98.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开展双侧双瓶血培养的结果,评价双侧双瓶血培养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析760例ICU患者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的真、假阳性;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组导管血、外周血的阳性情况,判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可能性。结果 760例中真阳性结果 71例(9.34%),污染19例(2.50%),不确定21例(2.76%)。其中,非导管组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为14.85%,与以往单瓶血培养报警阳性率9.24%相比,χ2=9.688,P<0.01。非导管组污染菌包括4株阳性杆菌及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心静脉导管组共培养阳性20例,其中外周血和导管血同时阳性的6例和外周血为白色念珠菌的1例提示可能为CRBSI,仅导管血阳性的11例CRBSI情况不确定,可能为导管细菌定植或采集时的污染;其他2例为污染。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血流感染培养的阳性率,并且有利于鉴别污染和判断CRBSI。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PAR及血浆GMP-14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妊娠组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R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P<0.05);血浆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PAR及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URSA妊娠组与URSA未妊娠组比较,PAR及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PAR及GMP-140水平,有助于U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经存活蛋白(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单独和联合转染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的改变。方法以脂质体(Lip)为载体,介导不同浓度survivin和VEGFASODN单独和联合转染A549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200、400、600 nmol/L survivin ASODN和5、10、20μmol/L VEGF ASODN均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率,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两者联合转染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与单独转染差异显著(P<0.01)。结论 survivin ASODN和VEGFASODN联合较单独应用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NSCLC双靶点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