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516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08篇
  4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FCP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5例CLL患者,其中初发14例,难治、复发11例,均采用FCP方案治疗:氟达拉滨50 mg/d第1~3天,环磷酰胺300 mg/d,第1~3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第1~5天;28~30 d为1周期,重复4~6个周期。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平均4.9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4%,部分缓解(PR)率28%,总有效率(OR)92%。初治组14例患者OR率100%,CR率为78.6%,PR率为21.4%;复发或难治组患者OR率81.9%,CR率45.5%,PR率36.4%,两组CR率、O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均在耐受范围之内,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等,经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结论 FCP方案治疗CLL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治疗CLL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与单纯使用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地佐辛组(D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Z组)。入室后常规诱导插管,监测各项指标,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根据各项指标调整给药速度及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所有维持药物。停药后进行如下处理:C组不用任何药物,D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Z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及丙泊酚10μg/kg/min。记录拔管后5、10、15 min时行为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呼吸(HR)、平均动脉压(MAP)值。结果 D组与Z组停药后行为疼痛评分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Z组效果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点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始比较,D组与Z组停药后HR、MAP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效果优于单纯地佐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糖类肿瘤相关抗原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69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糖类肿瘤相关抗原.结果 观察组CA125、CA199、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9.632、10.247、8.521,均P <0.05);CA125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性为59.7%,CA199为51.4%,CA724为70.8%,均显著低于三种标记物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8.9%(64/72)(x2=6.635、6.635、7.879,均P<0.05).结论 糖类肿瘤相关抗原对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变化和梗死灶外脑实质内微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影像资料,包括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MRA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SWI原始图像后处理得到最小信号强度投影图(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结果 46例急性脑梗死病变在常规MRI序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MRA显示2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SWIminIP图示25例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较对侧相应区域减少.常规平扫检出梗死灶外脑实质内出血6例,检出率为13.0%;SWI检出梗死灶外脑实质内出血和微出血19例,检出率为41.3%.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减少间接反映梗死灶的氧代谢率减低.磁敏感加权成像比常规MRI平扫对脑内出血和微出血的显示更敏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肝十二指肠韧带(hepatoduodenal ligament,HDL)原发肿块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原发肿块的16例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HDL原发肿块的症状与血液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16例中14例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测,15例进行了腹部增强CT扫描,其中分别有3例 (21.4%) 和5例 (33.3%) 明确了肿块的位置及良恶性; 联合超声和增强CT检查后,12例患者中有6例 (50.0%) 明确了肿块的位置及良恶性; 再联合增强MRI检查后,10例 (62.5%) 明确了肿块的位置及良恶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腹腔探查与肿块活检,其中11例(68.8%)行HDL肿块切除术,2例 (12.5%) 行单纯HDL肿块活检辅以胆道T管引流术;1例 (6.2%) 行HDL脓肿引流术,2例(12.5%)行单纯冰冻活检。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HDL原发肿块诊断困难,多种影像学检查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无创诊断的准确性,手术及其他积极治疗能对其提供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调查了解某战区炮兵耳防护情况,为炮兵部队制定耳防护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战区炮兵部队官兵320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同时随机选取战区下属炮兵旅、团、营、连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炮兵部队是否配备耳防护器材、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前是否实施耳防护相关健康教育、官兵对耳防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火炮实弹射击训练时有无防护措施,以及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后听力损伤情况等。由专人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208份,收回3012份,有效率93.9%。本组3012例中,曾接受过耳防护相关健康教育的占40.9%,认为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前进行耳防护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的占88.2%。训练时不佩戴任何防护耳塞,只做张口动作的占59.1%;佩戴耳防护用具的占40.8%,其中,耳防护用具多为卫生纸球、棉球和自己准备的耳塞,佩戴上级配发耳塞(帽)的仅占12.9%;对目前所在单位使用耳防护器材不满意的占59.2%。训练后存在不同程度眩晕、头痛、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的占55.9%;3个月后耳鸣、耳痛仍未缓解及鼓膜穿孔的占8.6%。结论:某战区炮兵部队对耳防护及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官兵防护知识缺乏,应加强耳防护相关健康教育,及时配备合适的耳防护器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整合素α5β1、P-选择素表达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和40例宫颈正常组织整合素α5β1和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整合素α5β1、P-选择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71.7%,均高于宫颈正常组织(P <0.05)。整合素α5β1、P-选择素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 <0.05)。宫颈鳞癌中整合素α5β1和P-选择素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整合素α5β1、P-选择素与宫颈鳞癌的生长、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整合素α5β1和P-选择素可作为评估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炒炭程度对荷叶炭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与槲皮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建立HPLC同时测定这3种物质的方法,通过模拟炮制来研究这3种物质转变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Hypersil gold C18(4.6mm×250mm,5μ)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nm;柱温:35℃。结果:荷叶炒炭后,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含量随炮制时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槲皮素含量随着炮制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280±5℃温度下炒制10min左右达到峰值;另外,在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模拟炮制样品中均检出槲皮素。结论:该实验说明不同炒炭程度对荷叶炭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加热炮制过程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受热分解产生槲皮素。  相似文献   
1000.
<正>患者男,46岁。主诉:双手背、足背多发角化性丘疹10年余。现病史:患者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双手背、足背出现多发角化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治疗。丘疹中央可见角化物,抠掉后不久又会出现。皮疹渐渐增多,以双手背部为主,于2012年2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5年余,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等病史。家族史:患者的祖母、父亲及叔叔均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