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对66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共59例,占89.39%;手术6例,占9.09%;放弃治疗出院1例,占1.51%。结论卵巢黄体破裂,尤其内出血较多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对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保守治疗成功的几率仍较大。  相似文献   
22.
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ehymal stem cells,hMSCs)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体外培养增殖旺盛、传代过程中遗传背景稳定。一般传代20次体外扩增10^9倍以上而不丧失其分化特性、取材方便、可移植性和植入反应较弱等优点,同时具有多方向分化性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及缝合两种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中创面止血方式随机分为两组:镜下缝合组、双极电凝组,每组各30例。于术前、术后1、6个月月经周期的第2~3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阴道超声探测窦状卵泡数目(AFC)、患侧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状态的指标。结果缝合组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电凝组术后E2、AMH水平及AFC、PSV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后FSH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LH水平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电凝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E2、AMH水平及AFC、PSV较缝合组降低更明显,FSH水平与缝合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两组术后共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6例(缝合组2例,电凝组4例)。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双极电凝止血法较镜下缝合止血法所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4.
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平  王明波  张鉴  李军 《齐鲁药事》2009,28(6):352-355
CYP2C19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体内代谢。本文综述了CYP2C19酶的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临床后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临床资料:发病年龄7小时~7天24例,7~28天56例。80例均有发热,4例发病初体温不升。伴有黄疸55例,肝大38例,脐炎42例,脓疱疮29例;合并肺炎、支气管炎各2例,腹泻9例,泌尿系感染4例,贫血13例,其他30例。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甲型链球菌3株,四链球菌2株,其他8株。其中5例同时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用0.5×10~5Pa、1.5×10~5Pa、2.5×10~5Pa三种强度能量ESW干预。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bFGF、CTGF变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FGF、CTGFmRNA表达。结果:ELISA检测B组bFGFOD值为12.920±1.8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CTGFOD值为2.451±0.24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B组bFGF密度值为0.637±0.0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CTGF密度值为0.586±0.045,与空白对照组和2.5×10~5P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ESW适当能量的干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数量较大的软骨细胞;ESW作为机械应力在一定能量强度和频次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适当能量的ESW促进软骨细胞促增殖因子bFGF、CTGF表达。  相似文献   
28.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逐渐增多,其中髋部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目的:分析Gamma3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并初步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采取Gamma3治疗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133例患者中11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8.5岁;平均手术时间为57.6min,术中手术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21.4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7g/L,术后平均91.2g/L,平均降低了27.5g/L;术前Hct平均35.73%,术后平均27.24%,平均降低了8.49%。122例采取输血支持,男52例,女70例;平均年龄82.7岁,平均手术时间为68.2min,术中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72.5ml,平均输血量636ml。术前Hb平均109.4g/L,术后平均104.6g/L,平均降低了4.8g/L;术前Hct平均33.28%,术后平均31.69%,平均降低了1.59%。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分别为712ml和883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2.95%和80.46%,隐性失血量是显性失血量的4倍多。结论:Gamma3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对晚期肝癌癌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肝癌癌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联合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痛散外敷。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吗啡用量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显效率为64.3%,总有效率为69.0%;联合组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95.0%,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75, P=0.041),随着VAS评分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吗啡用量无显著变化,分别为(50.5±2.3) mg/d和(48.3±2.5) mg/d,而联合组治疗前后吗啡用量分别为(51.1±3.0) mg/d和(31.3±2.1) 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吗啡用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消痛散外敷联合吗啡缓释片可有效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吗啡的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探讨P53、P15基因蛋白在葡萄胎中表达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5例葡萄胎、23例侵蚀性葡萄胎及1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P15、P53蛋白进行检测。在3个组中,P15葡萄胎组中21例(84%)阳性,侵蚀性葡萄胎组中15例(65.2%)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3例(20%)阳性,可见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P15阳性率降低;其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与葡萄胎组的P15阳性率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葡萄胎组中8例(32%)阳性,侵蚀性葡萄胎组中13例(56.5%)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12例(80%)阳性,可见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P53阳性率表达增强,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53、P15基因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