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代替了义务献血,血液采集模式由原来的先检验合格后采集,转变为先采集后检验,因此造成检验反应性血液的报废。本文统计分析了济南地区近五年来无偿献血者传染病检验项目反应性比率,对当前降低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率进行了探讨。山东省血液中心自2005年开始逐步使用HBsAg快速检测试纸条采前筛查,血液HBsAg检验反应性比率明显降低,减少了血液的报废。目前,本中心引进了Reflotron Plus干式快速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进行采前ALT筛查,本文对Re-flotron Plus干式快速生化分析仪与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AL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当前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对策。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3年~2008年4月本中心采集无偿献血标本,总计327 310例。1.2仪器与试剂日本OLYM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瑞士奥斯邦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瑞士奥斯邦Star八针全自动加样系统、HT3酶标检测仪、罗氏公司Re-flotron Plus干式快速生化分析仪。杭州艾康HBsAg快速检测试纸条、罗氏公司ALT干式快速生化检测试纸条、上海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对温度的敏感性,为SFTSV的消毒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将SFTSV细胞培养上清液分装到250 μL的PCR管中,100 μL/管,分别放置在4 ℃冰箱,以及25 ℃、37 ℃、39 ℃、56 ℃、70 ℃金属浴中,处理预定时间后,再将其感染Vero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随温度的升高,病毒滴度下降速度加快,在4 ℃、25 ℃、37 ℃和39 ℃放置24 h后病毒滴度由107.25/100 μL分别下降到107.00/100 μL、106.75/100 μL、106.50/100 μL和105.00/100 μL。同一温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病毒滴度下降趋势也愈加明显,SFTSV在4 ℃、25 ℃、37 ℃放置72 h后,病毒滴度由107.25/100 μL分别下降到106.63/100 μL、106.50/100 μL和103.38/100 μL。SFTSV在39 ℃放置72 h失去感染性,在56 ℃作用180 min或70 ℃放置5 min即被灭活。结论 SFTSV 70 ℃放置5 min即被灭活,但其在4 ℃和25 ℃条件下放置3 d,病毒滴度变化不明显,实验室和医务人员应重视个人防护和对被SFTSV污染过的物品的消毒。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大黄乙醇提取物体外抗麻疹病毒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使用麻疹病毒野毒株、标准株和疫苗株,采用抗病毒生物合成组、直接杀灭组、预防作用组3种加药方式,在Vero‐SLAM细胞上观察大黄乙醇提取物抗麻疹病毒作用。结果大黄乙醇提取物在Vero‐SLAM 细胞上对不同来源的麻疹病毒株均具有明显的抗病毒生物合成和直接杀灭作用,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MIC )为156μg/ml ,最大无毒浓度(0% toxility concentration ,TC0)为5000μg/ml ,治疗指数( TI )为32。结论大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麻疹病毒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安全性较高,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4.
我科2003—06至今采用长春光电仪器厂生产的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并加用传统遮盖疗法、精细的目力训练,治疗儿童弱视1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艾滋病人的精神障碍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艾滋病(AIDS)人的精神心理障碍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AIDS病人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影响AIDS相关精神障碍的某些因素,少年儿童AIDS相关精神障碍的特点、AIDS相关精神障碍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86.
病毒不同于其它微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被它侵入的细胞称为宿主细胞。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肿瘤形成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致癌病毒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体现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一、致癌病素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与细胞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病毒要保持种的延续,必须侵入细胞,借助于细胞作为病毒繁殖的场所,并利用细胞的酶、成分等合成自己本身所需的生物大分子即蛋白质、RNA或DNA,否则病毒将无法延续后代。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作用于细胞,细胞对病毒也有反作用。那么病毒感染细胞后的结局是什么呢?(1)细胞对病毒非常敏感,病毒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并引起病变导致细胞死亡;(2)病毒  相似文献   
87.
为快速诊断病毒性感染,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了病毒成份。将HSV-1、CMV、VZV分别于5mol/LHCl,0.2mol/LHCl-KCl缓冲液中水浴,乙醚提取,提取液用氮气吹干。分析前将提取物用甲醇溶解,进行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三种病毒在2.57min时出现一共同的色谱峰;HSV-1在保留时间为7.72,8.18,11.78,18.10,18.90min时显示5个特有色谱峰;CMV在10.57min时有一特有色谱峰;VZV在2.41和7,61min时出现2个特有的色谱峰。本法对病毒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观察单纯疱疹病毒(HSV)对脑膜和脑实质的侵袭性,用不同剂量的HSV体外感染兔脑膜及脑神经细胞,对病毒的感染强度作趋势检验,同时观察该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及抗原分布。HSV对体外兔脑膜和脑神经细胞均造成明显的病理损害,趋势分析P>0.05,两种细胞的胞浆与胞核中均有病毒抗原分布。体外实验提示HSV对兔脑膜和脑神经细胞具有相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89.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兔视网膜挫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玉  史爱云  刘轶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079-208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Danshen injection)在实验性兔视网膜挫伤时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青紫兰兔44只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以改良Allen’s重击法制备兔右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两组在建立模型后1,3h;1,3,7,14,28d分别取眼球。另设立正常对照组2只青紫兰兔,不作任何处理,在实验观察结束时取眼球。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视网膜挫伤后存在着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现象。在实验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两组中,正常对照组、1h,28d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挫伤后3h;1,3d组在视网膜各细胞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感觉层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的凋亡细胞数比实验对照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性视网膜挫伤中,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能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SDLY11的基因组序列特征,探讨病毒的神经毒力候选位点。[HTH]方法自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采用一步法RT PCR对病毒株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扩增,运用DNAstar 和MEGA 4软件进行序列分析。[HTH]结果SDLY 11基因组全长为7 405 nt,其中5′非编码区(UTR) 742 nt,3′UTR 84nt,中间为6 579 nt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2 19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VP1区及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DLY 11位于EV71病毒C4亚型的分支,同源性分析显示SDLY 11与安徽阜阳株同源性最高。序列比对结果发现,CNS累及HFMD患者病毒株在5[WTBX]′[WTBZ]UTR区出现了两处核苷酸位点的突变(T40C、C575T),在VP2区第144位出现了氨基酸的突变(T144S)。[HTH]结论SDLY 11分离株属EV71病毒C4亚型。5′UTR区的两处突变(T40C、C575T)及VP2区的一处突变(T144S)可能与病毒的致神经毒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