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吴茱萸因产于吴地而取“吴”字,因果实外形而名“茱萸”,合称“吴茱萸”。此外,还有“薮、檄、莱、横、越椒、荥”等名称,每一名称的得名原因均不相同。如因炮制及用于祭祀,名“菠”;因根皮有杀虫作用,名“檄”。至唐《新修本草》,吴茱萸的名称统一为“吴茱萸”。因吴茱萸可食用,故又列“食茱萸”一条。至宋,由于食用茱萸风气的消逝,人们对“吴茱萸”与“食茱萸”关系的认识产生分歧。时至今日,“炅茱萸”已成为吴茱萸类药用类群的固定名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常用中药苍术与白术分化在居群生物学中的体现。方法:对安徽省术属药用植物连续采样,进行标本研究、栽培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南苍术与野生白术、南苍术与罗田苍术之间随生态环境的变化呈现连续过渡,南苍术、野生白术与罗田苍术是连续过渡中的极端类型,分别是苍术、白术、汉苍术的种质。南苍术与野生白术的过渡类型与关苍术十分接近,药用功效处于苍术与白术之间。结论:白术、苍术和汉苍术商品的形成与分化、种质来源及道地性的选择与术属植物居群生物学的演化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3.
我们于1996年4月至2002年6月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9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98例病人中患脑梗死后遗症者84例(85.7%),患脑出血后遗症者14例(14.3%)。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16岁。病程最长的16年,最短的6个月。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通过考证近代新发现文献与历代传承本草,结合基原植物生物学观察,认为石南草应为《神农本草经》记载此药的正名;基原植物为蔷薇科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ulata Lindl.药用早春生长的嫩茎叶。《神农本草经》中石南草的命名包含了药用部位和采收时间等信息。  相似文献   
65.
药用菊花中的亳菊、滁菊、贡菊是安徽的道地药材,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的不同,三个产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干燥方怯。亳菊产于淮北平原,在历史上形成了阴干的方法;滁菊产于江淮丘陵地区,采用硫熏曝晒干燥的办法;贡菊产于皖南山区,采收、加工季节降雨量亦较多,且山区多雾,日照时间少,但多产木炭,就形成了烘干的加工历史。现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6.
杨俊  王德群 《药学教育》2013,29(2):41-44
生药种类繁多各有特点,教学内容庞杂且涉及范围广,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分散、难记易混的问题。笔者结合生药学教学特点,就如何将区域分布、生长生态、生产栽培、采收加工与药材形态、品质鉴定、气味功效联系起来教学,将零散难记、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为生药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处于全面启动前的预调查阶段。我国古代的中药资源调查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通过对《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等历代本草进行研究,回顾和分析古代中药资源研究的特色、调查组织与人员、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地理范围等,以便从中找到一些可借鉴的启发,更好的开展现代中药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68.
通过文献查阅及野外调查,发现古代本草水苏不是现代植物水苏。从其气味、生态、形态、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发现水苏与药用植物薄荷关系最为密切,有可能《神农本草经》的中药水苏即为薄荷。  相似文献   
69.
安徽省中药资源优势和永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安徽省中药资源的地理、人文等环境特点,尤其对安徽地道药材、优质药材以及特色民间药作了概述,并提出了永续利用中药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滁菊茶用与药用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基本摸清了滁菊茶用与药用的变化历史,即20世纪及其以前以药用为主,近10年以茶用为主。滁菊自身的局限性和茶饮市场的带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发展茶用的同时可兼顾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