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骨外软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妊娠子宫原发性软骨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和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39岁,肿瘤发生于足月妊娠产妇的子宫浆膜下。巨检:肿瘤呈分叶状,界清,灰白,质硬,局部可见黏液变性及钙化。镜下:肿瘤由成熟透明软骨组成,软骨组织呈小叶状排列,小叶间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区域见间质纤维化及黏液变性,小叶中央及周边局部可见钙化灶。结论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骨外软骨瘤极罕见,诊断要结合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其发生可能主要与腹膜下软组织内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及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7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的病理学研究袁泽农,肖子范,赵安仁,张进禄,张佐伦,王强修,王维屏(山东省立医院骨外科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应用光镜及电镜对1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ldiopathicScoliosisAIS)、4例先天性脊...  相似文献   
73.
睾丸间质细胞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2例患者年龄均为27岁。例1因左侧睾丸胀痛不适4个月余,例2因婚后3年不育、查体发现右侧睾丸占位1个月入院。B超分别显示睾丸1.0 cm×1.3 cm、0.8 cm×0.6 cm强回声光团,边界锐利。2例均行睾丸肿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睾丸间质细胞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团、条索或弥漫分布,体积较大,呈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边界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钙结合蛋白和抑制素均阳性。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睾丸间质细胞瘤。2例术后分别随访17、9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尤其对年轻未育者,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有助于手术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7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5.
直肠平滑肌肉瘤少见,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为20%左右。我们遇到一例直肠平滑肌肉瘤于10年内复发4次仍存活,现将该例之误诊原因及治疗经过分析如下。男,56岁。因排尿不畅,伴有直肠内胀痛4个月,肛门指诊:“前列腺肥大”,入院手术中见前列腺大小正常,于膀胱直肠间见4×3cm大小的肿物连于直肠,将肿物摘除,病理报告为直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术后17个月,又因腹胀5天行肛诊检查,距肛缘3cm,5~7点处(胸膝位)触及2.5×2cm大小的肿物,突入肠腔,活动差,指套无血迹。手术中见肿瘤位于粘膜下,边界清,质硬,局部切除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出院后6个月,患者出现大便变细,偶带鲜血,并伴肛  相似文献   
76.
颌骨牙源性囊肿和造釉细胞瘤是口腔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我院198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55例,现就其X线表现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9岁,一年前右前臂出现肿块,活动尚好,以后肿块渐增大,活动受限,由于肿块久治不愈且日渐增大,并出现畸形,疼痛,活动受限,故转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78.
79.
对3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Kuffer细胞(KC)及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检测,并与其手术切除标本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肝活检标本与手术标本的KC及NK细胞数量及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标本中癌组织的KC数量明显少于癌旁组织(P〈0.05),CD68、CD57阳性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KC主要位于肝血窦处,呈圆形、星形或纺锤形.胞质呈棕黄色,NK细胞呈圆形较小。KC数量与HCC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肝脏NK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认为肝活检组织中KC和NK细胞数量是诊断HCC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10 4例胃癌进行了p16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 :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均有程度不同的p16蛋白的表达 ,分别为 81.82 % ,4 5.4 6%及 50 .0 0 %。PCNA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 (P <0 .0 5)。结论 :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