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76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252篇
  6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培养具有能担当的职业道德素养、能胜任的执业技术技能和能创新的科研转化能力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当今医学检验教育事业的目标与任务。如何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素材、工具与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医学检验教学单位探索与思考。本文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工具,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设计了一套多学科融合的全方位人才教育医学检验整合课程方案,探讨了整合课程及思维导图在医学检验人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优化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思路,提高医学检验人才教育效率,适应时代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可能存在的灾害脆弱性事件,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减少安全隐患。 方法 基于Kaiser模型制订发热门诊可能存在的35个灾害事件风险评估指标,对2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针对风险值排在前10位的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 结果 风险值排名前10位的是患者突发心脏骤停(0.407)、医生防护知识不足(0.389)、工勤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不到位(0.333)、药房药品短缺(0.333)、外来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0.315)、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0.287)、错误的垃圾收运方式(0.278)、医疗纠纷(0.259)、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0.250)、护理人员配备不足(0.213)。针对上述10项风险进行针对性干预,干预后其中9项风险值显著低于干预前,门诊医生防护知识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 结论 发热门诊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风险,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及干预,有利于降低风险值,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对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8例消化内科收治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慢走、慢跑、太极拳、腹部按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2组胃脘隐痛、饱胀、神疲倦怠、畏寒肢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ND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GAS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MTL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AS、MTL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可缓解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患者症状,恢复胃肠道消化能力,改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64.
患女,50岁,因“肾移植术后4个月,发热1个月”于2003年8月29日入院。患于2003年4月16日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肾移植术。人院前1个月患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最高达39.3℃,且多在上午出现发热,下午自行降至正常。略伴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及少尿、腰痛等症状,于院外先后静脉滴注先锋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人院。人院查体:体温38.2℃,双肺呼吸音略粗,无干、湿性哕音。胸片示双下肺片状模糊影,以左下肺为主。血、尿、大便常规无异常。  相似文献   
65.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过敏性疾病,以风团和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其发病与各种诱发因素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分泌组胺,引起血浆外渗、血管扩张,发生局部炎症水肿有关[2]。现代医学临床多采用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起效较快,但单一使用该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情反复发作问题,,故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自拟中药益气养血润燥祛风汤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正>肱骨内上髁炎是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特别在从事体力劳动或者经常进行体育训练的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临床可出现肘内侧疼痛和肘关节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对于慢性肱骨内上髁炎,传统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局部封闭及肘关节制动等,但治疗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有人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但手术毕竟是侵入性治疗,不易被患者接受,且花费昂贵、需住院治疗,康复时间长,这使得一些症状并不是十分严重的患者不愿接受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HBsAg不同状态下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5月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且ELISA检测HBsAg-/初筛HBsAg+复检阴性/单试剂HBsAg+标本,TMA鉴别非反应性标本加做罗氏PCR单人份复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66份标本,HBsAg-/NAT+标本55份,抗-HBc阳性率为87.3%(48/55),抗-HBs、抗-HBc 2项阳性率为43.6%(24/55),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45.5%(25/55),单项抗-HBs阳性率为10.9%(6/55)和全阴性占比1.8%(1/55);酶免初筛HBsAg+复检阴性/NAT+标本7份,抗-HBc阳性率为100%(7/7),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71.4%(5/7);单试剂HBsAg+/NAT+标本4份,HBsAg、抗-HBs、抗-HBe、抗-HBc 4项阳性率为50%(2/4),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100%(4/4)。TMA鉴别非反应性且抗-HBc-标本PCR单人...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氧乐果染毒建立大鼠慢性有机磷中毒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的合理给药方式和剂量。方法经学习记忆训练筛选的Wistar大鼠按染毒给药方式分为灌胃组和皮下注射组(均n=40),两组再分别分为①灌胃对照组或皮下注射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②灌胃氧乐果小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小剂量组(均给予氧乐果2.5 mg·kg-1·d-1);③灌胃氧乐果中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中剂量组(均给予氧乐果5 mg·kg-1·d-1);④灌胃氧乐果大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大剂量组(均给予氧乐果10 mg·kg-1·d-1)。各组均n=10。观察染毒期间大鼠一般状态、存活情况和记忆再现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和肝脏形态结构变化。结果①各氧乐果染毒组均有轻微中毒症状,灌胃氧乐果大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大剂量组最显著,灌胃氧乐果中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中剂量组次之,灌胃氧乐果小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小剂量组中毒不明显;②灌胃氧乐果大剂量组大鼠死亡7只(存活率30%)、皮下注射氧乐果大剂量组死亡5只(存活率50%),不宜用于造模;③记忆再现测试:各染毒组大鼠记忆保持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皮下注射氧乐果中剂量组造模效果较理想;④肝变性细胞指数分析:皮下注射氧乐果低剂量组对肝脏损伤最轻;⑤海马变性细胞指数分析:灌胃氧乐果大剂量组和皮下注射氧乐果大剂量组海马细胞损伤最重,死亡率较高。以皮下注射氧乐果中剂量组为宜。结论皮下注射氧乐果5 mg·kg-1·d-1是建立大鼠慢性有机磷中毒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9.
与非酒依赖人群相比,酒依赖患者的睡眠障碍更为常见。有调查发现,18%的酒依赖患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受失眠影响,而非酒依赖人群中仅10%受累。酒依赖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失眠率仍然很高,大概在36%至72%之间。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应用相应仪器对末次饮酒之后的酒依赖患者的睡眠进行测量,并观察合并的其他障碍。  相似文献   
70.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