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该病起病急促,死亡率、残废率很高.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脑梗塞的发展及其治疗效果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正常的菌群之一,与其它细菌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宿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有相当的抵抗力,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铜绿假单胞菌不引起任何感染。但当宿主体质衰弱或因某些疾病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等因素均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的侵袭而发病。本文讨论的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就与这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由脂质在冠状动脉表面浸积而成.血液中的脂质变化能引起红细胞膜表面脂质组成变化,表明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联系.而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物质是否与红细胞膜表面脂质变化而引起的血流变改变有关.我们对152例冠心病作测定组,5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ICU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性,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对ICU2011年1-12月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进行调查,统计前5位多药耐药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回顾性总结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结果 ICU全年多药耐药菌平均感染率为16.56%,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为12.49%,导尿管感染率次之为3.12%,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最低为1.86%;居前5位多药耐药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奇异变形菌4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6株;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使ICU的2次多药耐药菌感染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三、四季度的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也分别由一、二季度的25.65%、17.07%下降至13.95%、9.46%.结论 环境格局的合理改造、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开展连续的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控制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地区的分散式供水、食品从业人员粪便及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状态、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和头孢菌素酶(AmpC)情况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类型。 方法 从分散式供水标本、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及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的各10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用ESBLs确证试验、AmpC酶检测试验检测实验菌株的表型,以 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 结果 从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分离到的菌株耐药性高于分散式供水中分离的菌株,而临床标本分离到的菌株耐药性更高;从100株集中式供水分离的菌株中检测出产ESBLs菌6株,基因型为TEM-1合并CTX-M-9。100株食品从业相关人员肛拭分离的菌株中检测出产ESBLs 17株,基因型为TEM-1合并CTX-M-9,CTX-M-9;检出产AmpC酶3株,基因型为MOX-1、DHA-1。100株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产ESBLs 33株,基因型为TEM-1合并CTX-M-9、CTX-M-9、CTX-M-25;检出产AmpC酶9株,基因型为MOX-1、DHA-1、FOX-1。 结论 在分散式供水及正常食品从业相关人员粪便中检出产ESBLs、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与在临床分离的标本中的产ESBLs、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携带的基因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株的MIC,用切胶回收的方法初步定位耐药基因。结果我们在肺炎克雷伯菌KP3606株发现新的基因亚型qnrB31,GenBank登录号为HQ418999,肺炎克雷伯菌KP4047株发现新的基因亚型qnrB32,GenBank登录号为HQ704413;体外接合转移试验获得成功,各菌株和各接合子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试验有不同的结果,未检出qnrA、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经基因定位,qnrB31和qnrB32基因位于约23kb的质粒上。结论在喹诺酮类耐药的各种基因中,qnrB是最有可能发生变异的基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近来的研究发现,由质粒介导的qnr各类基因、aac(6′)-Ⅰ b-cr基因、qepA基因、mdfa基因的变异是引起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原因。这些基因缺乏分子或转座子介导,极易在同种或不同种细菌间传播。自从2006年Jacoby GA等在肺炎克雷伯菌上首先发现qnrB1基因以来,陆续有新的qnrB亚型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笔者医院多药耐药的大肠杆菌OXA基因的分布特性。方法采用MIC法,用Microscan公司肉汤稀释法药敏板来检测细菌的药敏结果;PCR检测OXA-1 Cluster、OXA-2 Cluster、OXA-10 Cluster、OXA-20 Cluster、OXA-23 Clus-ter、OXA-24 Cluster、OXA-51 Cluster、OXA-58 Cluster等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基因亚型;用SPSS 17.0软件作聚类分析。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实验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60%~7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能的敏感率为100%,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较低,在30%以下;OXA基因PCR结果:以OXA-10 cluster和OXA-2 cluster流行为主,分别占检测菌株的31.3%和28.1%;测序结果:在OXA-10 cluster中以OXA-10基因与OXA-17为主,分别占3/10(30.0%),OXA-16基因次之,占2/10(20.0%);在OXA-2 cluster中以OXA-15基因为主,占4/9(44.4%),OXA-3基因和OXA-53基因次之,分别占2/9(22.2%);对分别以1,2,3,…,31,32编号的32株实验菌株OXA基因的检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菌株28-32-6-23-26-18-22-12-15-11株,8-30株,17-31-3株,1-24株,19-27-2-10-14-5株,4-29株,7-1株为OXA耐药基因克隆传播菌株;进一步对OXA基因测序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OXA-25、OXA-33、OXA-4、OXA-13、OXA-56基因型,OXA-10、OXA-17基因型,OXA-16、OXA-24、OXA-1、OXA-3、OXA-53基因型,OXA-15、OXA-20基因型为OXA耐药基因克隆传播的类型。结论在笔者医院存在OXA耐药基因医院内感染的趋势,并有暴发性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探讨脑梗塞病人的血液粘度与T_3、T_4的关系,笔者自1996年以来对123例确诊为缺血性脑梗塞的病人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1)对照组:经本院体检无器质性病变的不吸烟、不嗜酒的参考者50例,男性25例,年龄32~65岁;女性25例,年龄30~67岁。(2)观察组:本院住院的经CT确诊为缺血性脑梗塞的患者123例,  相似文献   
20.
泌尿生殖道标本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非淋菌性的阴道炎(尿道炎)的标本中,检出由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感染不断升高。我们微生物室从1999年7月至2001年10月收集的宫颈分泌粘液、尿道拭子标本有712例,检出解脲脲原体(UU)阳性的标本有335例,占送检标本的47.05%;检出人型支原体(Mh)阳性的标本有185例,占送检标本的25.98%;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收集的同样标本有205例,检出UU阳性的有106例,占送检标本的51.71%,检出Mh阳性的标本有44例,占送检标本的21.46%。1材料与方法1.1检测的试剂与方法检测的试剂为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IST1和My-coplasmaIST2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