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STAT-3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0例结直肠癌和22例远癌正常大肠黏膜中TRX-1和STAT-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TRX-1和STAT-3均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TRX-1在结直肠癌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8.33%与31.82%(免疫组化染色平均评分分别为4.03±1.92和1.42±1.2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在结直肠癌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与27.27%(免疫组化染色平均评分分别为3.34±1.81和1.26±1.19),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X-1与STAT-3在低分化癌中比高分化者表达增强;二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级密切相关(P〈0.05或P〈0.01)。TRX-1和STAT-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64,P〈0.01)。结论 Trx-1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恶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22.
STAT3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家族(STAT)的重要成员,是许多致癌途径的焦点,在多种癌肿中异常活化。由于它对关键蛋白的调控失常而促进癌肿进展,包括肿瘤细胞对增殖失控、抑制凋亡、诱生血管形成,且侵袭远处器官,逃逸免疫监视和耐药。此文着重对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异常活化、促进癌肿发生发展可能的机制和肿瘤分子治疗的靶位等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氧还蛋白一1(Thioredoxin-1,Trx-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24)、急性胰腺炎组(A组,n=24)。A组用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腹腔内注射,每次1.5mg/g体重,共3次,注射间隔1h,诱导ANP模型;C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注射完L—Arg后的第6小时、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3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ANP肺组织Trx-1的表达,并观察各组对应各时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变化。结果:①A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在各时点比C组明显加重(P〈O.01);②A组肺组织Trx-1各时点表达较C组明显增强(Pd0.01);③在第24小时,A组血清淀粉酶较C组显著升高(Pd0.01);④A组胰腺病理损伤与血清淀粉酶、肺损伤评分、肺免疫组化评分呈正相关(rx=0.374,P=0.046;rx=0.452,P=0.027;n=0.500,P=0.013)。结论:在ANP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在ANP肺损伤组织中Trx-1表达显著增加,肺组织Trx-1过度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仅消化道癌发病例数就占全部癌总数的40%左右,加以我国又是乙肝大国,肝癌患者亦高居不下,胰腺癌发病也有上升趋势。深入其发病机制,弄清特异性作用于肿瘤发生、扩散和转移相关的小分子物质,开发新的分子靶向新药,实施肿瘤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5.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便捷的消化道影像无线检查诊断系统,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克服了传统内窥镜体积大、检测过程痛苦等缺陷[1]。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做好受检者的肠道准备是获得清晰图像、保证有效检查结果的关键[2]。我科自2011年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褪黑素前、后干预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肺和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2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24)、褪黑素前干预组(M1组,n=24)和后干预组(M2组,n=24)。A组用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腹腔内注射,每次25mL/kg体质量,共3次,注射间隔1h,诱导ANP模型,在首次注射L-Arg前0.5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体质量1次;C组同法注射相当于A组各次注射用量的等容积生理盐水;M1和M2组分别在诱导胰腺炎前和后0.5h腹腔内注射0.25%褪黑素(20mL/kg体质量)干预。在末次注射L-Arg后的第6h、第12h和第24h3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对应各时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变化。结果 A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在各时点较C组明显加重(P0.01);M1组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较A组减轻,尤以第6h、第12h显著(P0.01或0.05)。M2组上述改变介于A组和M1组之间。M1组较M2组病变轻;在第24h,A组血清淀粉酶较C组显著升高(P0.01);M2组淀粉酶较A组降低(P0.05);M1较A组低。结论在ANP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NP的胰腺和肺损伤。M1组对肺和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M2组。  相似文献   
27.
对 3 2例接受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道引流 16例 ,经内镜乳头肌切开 15例 (合并取石 10例 ) ,取蛔虫 1例。全部胆总管结石清除。患者临床情况改善 ,无严重并发症。认为治疗性ERCP对胆胰疾病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8.
小肠原发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们所收治的3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小肠肿瘤大多位于十二指肠,占21/31(67.74%).全组术前确诊率为17/31(54.84%).其中,十二指肠肿瘤较高66.67%(14/21);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仅3例30%(3/10).本组患者以恶性病变28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24/31(77.42%),其次为恶性淋巴瘤4/31(12.90%).良性肿瘤仅3例.小肠肿瘤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发热等.X线钡餐,特别是低张小肠气钡造影和内镜对诊断小肠肿瘤有较大帮助.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特别是诊断困难的小肠出血有诊断价值.CT对判断肿瘤有一定帮助.结论 小肠肿瘤以恶性者和腺癌多见,又以十二指肠为主.十二指肠水平都以上肿瘤以消化道内镜检查加活检为首选.低张小肠造影是有效的诊断和定位方法.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血管瘤和平滑肌瘤是较好的方法.CT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ERCP对胆胰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16例患者的ERCP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ERCP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4.6%(299/316).计胆总管结石EST227例,EST后取石成功率94.7%(215/227);60例恶性胆道梗阻中,56例行ERBD成功(56/60,93.3%).行ENBD者绝大部分成功.主要并发症是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其次为出血、心肺功能障碍.结论: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实.内镜下个体化原则治疗胆胰疾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0.
牛桂军 《广西医学》2000,22(4):803-804
重症出血性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尽管抑酸药的使用,使该症多数预后有较大改观;但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约5%为持续性出血,20%~25%可再出血,且大多数发生在起病48小时内(1)。我们1995年1月以来,对43例重症出血性消化性溃疡分别进行了紧急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和单纯静滴西咪替丁等抑酸止血对比治疗。现将其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