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肠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高达50%的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以往的全消化道钡透、小肠钡透、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受客观条件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近年来出现的双气囊小肠镜(DBE)通过经口由上而下或者经肛由下而上对小肠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全小肠黏膜,同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男性8例,女性24结结肠排出率(排出率=20-残量数/20×100)和传输指数(TI).同时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记录盆底肌和腹部肌群的肌电活动情况并观察两者有无矛盾运动的存在.结合两项检查结果最终对患者做出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急性梗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胆管压力的变化来探讨胰腺炎轻重程度与胆胰管梗阻时间及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胆胰管的方法制成胰腺炎模型.分别于梗阻后4、8、12 h以及解除梗阻后1、3 d分别测定胆管压力.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Annexin V-FITC/PI和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6.42±1.03)相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胆管压力明显增高(4,8, 12 h分别为49.98±3.05,90.20±8.66,589.00 ±60.10),而在解除梗阻后,压力迅速下降并在1 d即恢复正常(1,3 d分别为17.50±2.84, 16.37±0.46),变化显著(P<0.01).AnnexinV- FITC/PI检测显示梗阻4 h时细胞凋亡较多, 至梗阻12 h时,腺泡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而坏死增加;在解除梗阻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明显增多,坏死逐渐减少,变化显著(P<0.01). Caspase-3检测显示在梗阻4 h时凋亡表达最高,梗阻8 h已明显减少,12 h则以坏死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除梗阻后1 d仍以坏死为主,到第3天则表现出大量的凋亡,变化显著 (P<0.01).结论:胆管压力升高引起的胆胰液返流是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并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减少,而早期恢复正常胆胰管压力可使细胞凋亡增多,有效的阻止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4.
P物质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P物质是兴奋性胃肠肽类激素。本文系统阐述了P物质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并对P物质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72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9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1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病死率8.3%,对照组重症组病死率33.3%。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 32例 ,男性 8例 ,女性 2 4结结肠排出率 (排出率 =2 0 -残量数 2 0× 10 0 )和传输指数 (TI)。同时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记录盆底肌和腹部肌群的肌电活动情况并观察两者有无矛盾运动的存在。结合两项检查结果最终对患者做出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 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 2 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TI:4 8h为 0 5 5± 0 0 7,72h为 0 85± 0 39) ;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 (TI :4 8h为 0 17±0 15 ,72h为 0…  相似文献   
37.
黏膜下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牲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 ,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探条扩张及黏膜下激素注射治疗,单纯扩张治疗时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25.56 d,扩张联合黏膜下激素治疗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175.31 d.结论 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扩张次数,延长再狭窄时间.  相似文献   
38.
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恰当时机.方法:分析了109例胶囊内镜检查的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CER)的关系,GTT与小肠通过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SBTT)的相关性,完成与未完成全小肠检查者GTT的差异,小肠肠腔狭窄者完不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结果:胶囊GTT分别为≤30min,30-60min,60-90min,>90min的各组之间的CER无统计学差异(P=0.971);胶囊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者注射胃复安后,其SBTT明显短于非胃复安组(t=-2.027,P=0.046);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GTT(45.6min±35.8min,n=85)与未完成者的GTT(42.0min±36.4min,n=2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65);小肠肠腔狭窄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风险是无狭窄者的6.588倍(OR=6.588,95%CI=1.866-23.258,P=0.004).结论:过早使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可能并不一定有助于CER的提高,胶囊在胃内停留超过90min的要考虑用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整个送胶囊过程最好在30min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手术,手术时间60~128min,平均76.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9~12cm,平均10.3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0cm,平均8.2cm,3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随访l~5个月,平均3.5个月,6例吞咽困难均明显得到解除。结论 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对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评估。方法 70岁以上老年患者114例,分别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组)38例、无痛胃镜组42例、无痛肠镜组34例。记录3组患者内镜完成情况,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动脉氧分压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检查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均达100.0%。无痛胃镜组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持续明显下降,立即停止用药和内镜操作,经托下颌给氧及辅助呼吸后症状很快好转。联合检查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1例出现心率减慢及血压异常。无痛肠镜组中无患者出现呛咳,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减慢。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