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比较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缺点,探讨腹壁牵引法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66例,其中21例行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45例行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CO2气腹法组气腹10 min后,pH值、PCO2、HCO3-浓度较气腹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HR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SPO2改变不明显.腹壁牵引法组在Veress针穿刺10 min后各个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手术用时及术后偶发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较传统气腹法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经济,并发症相对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性传播疾病(STD)的认识不断提高,STD研究的范围愈来愈广,包括的病种也愈来愈多.国外有人曾将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列入STD之列,国内也有极少类似报道.因此,有必要探讨其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和流行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PCI对冠心病患者血IL-6、hs-CRP、ox-LDL的影响,探讨IL-6、hs-CRP、ox-LDL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SCAG),按SCAG结果分为PCI组6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4小时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IL-6及ox-LDL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PCI组术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IL-6、ox-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CI组术前、术后血清hs-CRP、IL-6、ox-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及双支病变组术前和术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术前和术后IL-6水平显著性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三组间ox-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病变组和长病变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局限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x-LDL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与ox-LDL对CHD的诊断、危险性预测具有临床价值。CHD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高等中医教育目前存在问题较为突出,急待改革。主张从加强中医功底,提高文言文水平,跟随名医侍诊,抄方作起,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中医临床实践,继承与创新并举,为中医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切实作好工作。  相似文献   
85.
正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s,MLs)是淋巴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常见于小于十岁的儿童[1-2]。囊肿生长缓慢,位于腹腔,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早期不易被发现,可伴有慢性腹痛,偶有间歇性绞痛。大部分患儿因急腹症就诊而被发现腹腔囊肿。虽然MLs可以无任何症状且偶然被发现,但是因其有潜在的生长,会侵袭周围器官,甚至产生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及其他腔内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11例SCAD患者均为女性,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呈“鼠尾样”改变,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可确诊,其中3人行PCI手术,1人在IVUS引导下进行,手术顺利,另外2人术中植入支架时血肿扩散至血管急性闭塞,其余8人药物保守治疗,11人预后均较好,一年随访无复发。 结论 SCAD好发于中年女性,预后较好,腔内影像引导可增加PCI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脂联素、瘦素变化,探讨其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实验用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实验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血脂康组灌胃血脂康1 000 mg/(kg·d),1次/日.观察6周后血脂、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血脂康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瘦素与灌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灌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康组动脉标本病理切片显示其病变情况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血脂康具有明确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8.
栾彤  潘涛 《中医药研究》2012,(5):524-526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就诊并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丹参酮治疗组(分实证、虚证),各2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24h、术后7d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PCI术前、术后24h比较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改变(P〈0.05)。PCI术后7d,西药治疗组和丹参酮治疗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改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丹参酮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对实证组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改善作用略优于虚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调节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其作用与磷酸肌酸相似;丹参酮注射液对实证型患者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156例Ⅱa-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实验组)和单纯放疗(对照组)。B点46Gy-50Gy/23f-25f,A点40Gy-48Gy/10f-12f。同期化疗采用DDP 40mg/m2 d1,3,5,每周重复。辅助化疗采用TP方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61%和75.33%,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1年和3年总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和局控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纳差、腹泻和血液毒性为该治疗模式的限制性毒性(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限制性毒性经处理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0.
目的确定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31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VRT图像重组。结果本组31例中,双侧与单侧腰椎峡部裂分别见于29(93.5%)例和2(6.5%)例,其中,L5椎体25例(80.6%),L4椎体5例(16.1%),L3椎体1例(3.2%);L4与L5椎体同时受累者4例(12.9%)。本组31例共检出64处椎弓峡部裂病灶。典型的"双关节征"和"裂隙征"见于所有病例。腰椎峡部裂伴发腰椎滑脱和隐性骶椎裂分别见于12和1例。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优于SSD,然而,SSD能清晰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