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迫于国民对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需求的形势,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普及公众的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提升急救能力与水平尤为重要。研究阐述了在高校中开设徒手心肺复苏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在健全教学组织领导、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及对策;在保障机制上建议加强立法,在高校中推行急救员资质考试制度,使高校学生成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优先受教育群体,对加快提升公众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良性复发性眩晕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在人群中 的高发病率以及较差的药物治疗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前庭性偏头 痛的基因学研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开发诊断标记物及新型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前庭性偏 头痛的基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血管因素是独立于年龄的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早期即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甚至认知损害发生之前,血管性因素以及脑血管病是唯一可治疗的,并且能够延缓甚至逆转痴呆进展的干预靶点.因此早期诊断出VCIND的病例,治疗血管性因素及脑血管病,有利于VCI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现对VCIN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检测较传统头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敏感性更高.国外研究发现21%~67%传统定义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可见MRI- DWI异常[1],因此MRI- DWI的异常与否对判断TIA的短期预后有重要价值.而这方面的综述报道较少,我们将近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事件相关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卒中患者的20%-50%。PSD不但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降低康复治疗效果,还可通过影响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死亡率高达非PSD患者的3~4倍。关于PSD的研究早已备受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能更好地模拟临床患者,建立有效、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对以往PSD模型的建立及进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未来动物模型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6.
神经变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大都涉及到氧化应激,如自由基增多和脂质过氧化物的聚集等.因此许多神经变性疾病可能存在相同的致病机制而导致共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如帕金森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都可以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降低.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及临床证据表明,氧化应激机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小时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置于普通笼中饲养,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随机分为3天、7天、14天、21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于相应天数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的表达。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造模对照组为好(P<0.05);突触素阳性细胞于脑缺血3天后即已出现,7天、14天、21天大量表达,7天为高峰,且康复组较造模对照组多(P<0.05)。随时间延长免疫组化染色变深。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突触素。  相似文献   
38.
我们自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诊治的各型单瘤病毒性角膜炎50例(60眼),用河南眼科研究所研制的复方无环岛苷滴眼液(ACF)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病史、病变形态、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角膜知觉检查确定诊断,并将角膜病变分为两到:1·1.1浅层到:角膜上次演变或浅基质病损,部分病例会并角膜后皱折及少量KP。1.1.2深层型:角膜后2/3厚度溃疡,合并葡萄膜炎者亦列入此国。本组50例(60眼),男36例,女14例,年龄18岁~56岁,初发6例6眼,其余均为复发病例,人院治疗前均有典型的角膜刺激症状及树技状或地圈…  相似文献   
39.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临床,脑电地形图(BEAM)和脑诱发电位(ERP)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9例AD患者,14例VD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特点及脑诱发电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所有患者均为轻中度痴呆患者,结果:AD起病缓慢;VD多数发病较急,AD的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AD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VD则受累较少,AD和VD患者BEAM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成比较,两组患者ERP改变相似,但前者多受影响而后者受累较少,结果:根据AD和VD不同的临床、脑电地形图特点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诱发电位的特点对二者的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MTT法,体外观察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存活率改变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15、30、45、60μmol·L-1)对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荧光标记结果显示,随着依达拉奉浓度的增高,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坏死及凋亡的程度降低。结论:依达拉奉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