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人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性的功能,并观察其对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分别携带NRF2基因启动子-617C、-617A诱导调控系统的质粒及腺病毒载体.应用构建好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以双荧光素酶分别验证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的调控效率;应用构建好的腺病毒载体转染RAW264.7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后,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 NRF2基因启动子617C组的调控效率显著高于-617A组(0.584±0.016与0.258±0.018,P<0.05).内毒素刺激RAW264.7细胞后,-617C组NRF2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617A组(1.123±0.080与0.951±0.057,1.889±0.031与1.647±0.323,均P<0.05).-617 C组上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617A组,其中IL-6、IL-1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7C组IL-6/IL-10也显著低于-617A组(P<0.05).结论 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性对NRF2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并对内毒素刺激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平衡有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2.
289 例急性中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急性中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中毒患者,对其性别、年龄等10项内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该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289例,男女性比为1.65∶1。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49岁(62.28%),以农民为多(32.18%)。该资料中低收入患者占47.06%,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49.48%。中毒事件以第三季度高发(39.45%)。最常见的中毒原因是自杀(43.94%)。男性最常见的自杀毒物是农药,女性为镇静安眠药。急性中毒患者中农药中毒居第一位(32.87%),集中发生在第三季度(49.47%),明显高于其他季度。农民、外来务工者、待业者首位中毒毒物分别是农药、化学物品和镇静安眠药。急性中毒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42%,死亡率2.08%,而外来务工者中毒死亡率达5.55%,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该院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基本资料,为制定本地区急性中毒防治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肾氧化损伤的干预和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姜黄素对照组(姜黄素50 mg/kg)15只、PQ染毒组(PQ 100 mg/kg)15只、姜黄素干预组(PQ染毒后15 min、24 h、48 h,腹腔注射姜黄素50 mg/kg)15只。大鼠经处理后第1、第3、第7天取肾组织,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匀浆液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ELISA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l(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RT-PCR法检测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和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MDA含量均升高,GSH、SOD、CAT活力均降低,iNOS活力升高,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第1、第3天HO-l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时间点PQ染毒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MDA含量明显降低,GSH、SOD、CAT明显升高,iNOS活力下降,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第1、第3天HO-1活力升高(P<0.05);PQ染毒组肾小球球囊间隙增大,排列紊乱,随时间延长,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玻璃样变性及空泡样变性,姜黄素干预组病理表现较PQ染毒组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对PQ中毒大鼠急性肾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肾组织Nrf2表达,上调HO-1、SOD等抗氧化酶水平,提高肾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基因及蛋白表达,并探讨血必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50,采用大鼠左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作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和血必净治疗干预组(C组,n=50,感染后半小时腹腔注射血必净4 mL/kg).B、C组于染菌后1、6、12、24、48 h活杀(各时间点n=1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法、Western blot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NF-κB p65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及IL-10的含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肺组织创伤弧菌感染后6、12 h NF-κB p65 mRNA表达量与6、12、24和48 h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 (P<0.05);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6 h肺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量与12、24及48 h肺组织NF-κB p65 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 与A组比较,B组创伤弧菌菌感染12、24和48 h 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24 h(52.444±9.605)肺组织IL-10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感染后48 h,大鼠肺内血管明显充血,间质水肿并伴炎性浸润,肺泡腔塌陷,血必净干预后,肺组织损伤有所减轻.结论 NF-κB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过程;血必净能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的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表达及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影响.方法 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创伤弧菌脓毒症组(VV组,分5个哑组,每亚组10只)、创伤弧菌脓毒症药物干预组(AA组,分5个亚组,每亚组10只).构建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及药物干预模型.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TF mRNA和TFPI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应用SPSS 12.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处理.结果 与NC组相比,VV组染菌后2 h,6 h,9 h,12 h,16 h TF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染菌6 h表达最高;从组染菌后9 h,12 h的TF mRNA仍明显高于NC组(P<0.05),后逐渐减少.VV组与AA组的肝组织TFPI mRNA与NC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VV组相比,AA组16 h TF mRNA明显降低(P相似文献   
86.
血液灌流对兔甲胺磷中毒血中毒物清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兔甲胺磷中毒血中毒物的清除作用及对脏器的影响.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灌流组和非灌流组,两组均予胃管灌注甲胺磷溶液20 mg/kg体质量,灌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毒后60 min给予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非灌流组仅给予洗胃、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等常规治疗.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染毒前、后不同时间点血中甲胺磷浓度;同时观察染毒后6 h两组血胆碱酯酶(Ch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酶学(CK、CK-MB)的变化和肺、肝、肾、肌肉的病理学变化.实验所得结果均以均数±标准筹(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灌流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比较的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兔经胃管灌入甲胺磷后,均出现了典型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灌流组灌流前血甲胺磷质量浓度为(11.43±1.56)μg/mL,灌流30,60,90,120 min血浆中甲胺磷质量浓度分别为(7.82±1.54),(4.97±1.58),(5.66±1.75),(5.49±1.68)μg/mL,与灌流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同一时间点非灌流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流后中毒症状减轻;②两组兔中毒后血胆碱酯酶活性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灌流组相比,非灌流组血ALT,AST,LDH,CK和CK-MB明显升高(P<0.01),③兔染毒后6 h光镜下可见肌肉、肝、肾、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害,以非HP组明显.结论 ①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中甲胺磷含量,从而改善中毒后的临床症状;②早期积极HP治疗可减轻脏器损害,显示其对脏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方法:制作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性肝病对照组和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观察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大鼠在染菌后各时点脓毒症表现,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检测各时点大鼠肝组织TLR2、TLR4、MD-2 mRNA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结果: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大鼠染菌后6 h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毒血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毒血症状加剧。乙醇性肝病大鼠在染菌后2 h,TLR2、TLR4、MD-2 mRNA表达开始升高, 12 h达峰值,染菌后24 h下降。染菌后各时点TLR2、TLR4、MD-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乙醇性肝病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乙醇性肝病大鼠VV脓毒症肝组织TLR2、TLR4、MD-2 mRNA表达水平随脓毒症病情的进展而升高,其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血必净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7d,两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d,两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必净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纠正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起到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9.
席汉氏综合征患者由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防御和监护功能均较差,易发生感染,且容易进展为严重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哌酮)时,若接触到乙醇,容易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可能加重危重患者病情,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报道1例联用舒普深与氢化可的松治疗席汉氏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且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并抢救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90.
慢性肝病、糖尿病或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人群往往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在肢体皮肤破损后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如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迅速发展为脓毒症,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引起死亡.肢体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可分为创伤弧菌和其他病原菌(如葡萄球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创伤弧菌性肢体感染脓毒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好发于沿海地区,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2].笔者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52例肢体感染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肢体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综合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